摘要:通过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对广西高校学生的法治素养要求,调研新时代广西高校学生法治素养提升取得的成效、部分学生存在现实困境的主要表现及原因分析,提出不断提升新时代广西高校学生法治素养的基本策略思路。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保驾护航。为了解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广西高校学生法治素养提升情况,本课题编制了《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广西高校学生法治素养调查问卷》,通过对问卷进行15道客观题内容的设计、发放和回收的情况分析可知,发出调查问卷210份,回收有效问卷206份,回收率98.1%。依据问卷数据,探析新时代广西高校部分学生法治素养存在现实困境的主要表现及成因,明确提出新时代广西高校学生法治素养提升的基本策略思路。 一、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对广西高校学生法治素养的要求 《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和《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都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公民法治素养的要求。广西高校学生属于中国青年,中国青年属于中国公民,这两个文件就是对新时代广西高校学生法治素养的要求。 1.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都指出要发挥制度和法治的保障作用,把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和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团体章程之中,引导人们增强法治意识、向上向善,坚守道德底线,发挥指引、约束和规范作用,学会学习法律知识,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协调关系和解决问题。而高校学生既是中国公民,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对象,上述两个文件的要求,其实也是对高校学生的要求。培养广西高校学生成为具有社会主义法治思维,就是要培养他们主动学习法律知识、参与法律实践,不断在学习实践中逐渐养成对法治的尊崇、对法律的敬畏转化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自觉将法律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的准绳,学会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具有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权利保障、程序正当的逻辑体系去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纠纷的一种融正当性、规范性、逻辑性和科学性于一体的思维意识,能够正确依法行使法律权利和履行法律义务,不断提升法治素养。 2.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广西高校坚持注重对学生进行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培育,充分发挥法治文化的引领、熏陶作用,增强法治宣传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对法律文化、法律知识、法律政策、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普及,加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习教育,使其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通过案例警示、法治广播电视节目、法律类报纸杂志、新媒体平台等各种不同途径引导广西高校学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国人民共和国国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国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条例、规定、意见等,不断在学习实践中增长法律知识,养成法治习惯,锻炼法治思维,提升法治素养,努力做尊崇、信仰、遵守、捍卫法律的先锋。 3.学会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在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中,培养学生学会养成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是广西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的重要举措。广西高校必须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法治观,不断正确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学习掌握运用道德和法律规范,正确调整自己的行为,确实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教育引导其不断提高学会在学习法律知识、理解法律本质、运用法治思维的品质和能力,增强学生把法律转化为内心的自觉和遵守,规范自己的言行和举止,并学会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发挥道德和法律共同的合力作用,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努力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二、新时代广西高校学生法治素养的现状调查 (一)新时代广西高校学生法治素养提升取得的成效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目前广西高校大多数学生普遍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形成了较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国家意识、法治意识较为强烈,家国情怀、民族情感、爱国意识较浓厚,维权意识增强,学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去处理解决问题。如第11道题单项选择题“您认为法律能够维护你的切身利益吗?”选择“能,我对法律有信心”、“不能,法律越来越成为有钱人和有权人的代言”、“现在不能,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会逐渐完善”分别占59.71%、11.65%、28.64%。同时第9道题“您认为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如何?”的单项选择中,选择“很重要,是维权的重要手段”占81.07%;选择“比较重要,有时考虑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占14.08%;选择“一般重要,到万不得已才用法律手段”占4.37%;选择“不重要,和自身关系不大”占0.49%。在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大学生对国家法律有一定的了解,具有明显的守法意识,同时在维护自身权利和权益的意识方面在不断提高,逐渐学会利用所学到的相关知识来不断增长自己的见闻、感受、体会,不断扎根心中。如问卷第7道单项选择题“当您的自身权益收到侵害时,您会选择怎么处理?”,选择“寻求公安机关、法院等部门帮助”占50.97%,选择“私下通过关系解决”占18.45%,选择“物武力解决”占1.46%,选择“感觉很委屈,但也无可奈何”占27.67%;选择“根本不在意”占1.46%。再从第8道单项选择题“若您在购物时向商家索要发票,商家拒绝,您会怎样处理?”的调查中可知,“坚持索要”、“放弃索要”、“不坚持要,但向商家要求一定的好处”、“向工商部门举报”的选项比例分别为61.17%、16.02%、2.91%、19.90%。 从这些数据中可知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广西高校学生的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在不断增强,侧面表明了广西高校确确实实在不断培养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而努力。但是广西高校部分学生依然认为法律与自己的生活有很大的距离感,对于法律知识往往是在被动地了解接触之后,形成自我的感性认识,并不关心法律知识是否对自己有所帮助,没能够主动深入系统的、全面的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只是用到的时候或者自己对某些方面感兴趣了之后才侧重去学习和掌握,因此广西高校多数学生的法律知识是相对零碎浅薄的,需要在不断努力提升广西高校学生法治素养取得成效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广西高校部分学生法治素养存在现实困境。 (二)新时代广西高校部分学生法治素养存在现实困境 1.法律知识相对匮乏 数据分析显示只有15%的学生认为自己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有67.48%的学生认为自己只是大概了解公民具有的基本权利,也有16.5%的学生认为自己不了解公民有哪些基本权利,觉得不犯法就行。同时在“刑法规定应负刑事责任的最低法定年龄是多少周岁”的问题中,有27.18%的学生认为是14周岁,51.94%的学生选择16周岁,20.87%的学生认为是18周岁。在对自身法律知识掌握程度的自评中, 认为自身法律知识浅薄、但有实际运用的意识占52.91%,只有12.13%的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说明了在法律课程中经常提到的法律知识,部分学生能有效掌握,而从整体上看,大部分学生对法律常识的掌握是零散浅显的,没有形成完整的法律知识体系,同时回答单个法律问题时,存在不确定的现象,表明部分学生的法律知识相对匮乏。 2.法治意识相对淡漠 通过设置关于大学生是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及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的问题来对其进行法治意识情况研究。在问到“在生活中是否有被侵权的经历”时,有59.2%的同学有过被侵权的经历,21.9%的学生表示没有被侵权的经历,18.9%的学生表示并不清楚自己是否被侵权。在实际情景问题“若在街上碰到扫码赠送小礼品的情况时”的回答中,56.3%的学生表示不予理会,43.2%的学生表示会依情况而定,偶尔会扫码;0.1%的学生表示有小礼品会非常乐意扫码。在回答“在购物时向3商家索要发票,商家拒绝时”这一问题,有61.2%的学生表示会坚持索要发票,16%的学生表示会放弃索要,2.9%的学生表示会不坚持索要,但是会向商家要求一定的好处,19.9%的学生选择向工商部门举报。从回答可以看出部分学生对于自身权益的认知不清楚,在被侵权时并不能及时做出反应,在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上的法治意识欠缺。此外,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部分学生没有意识到在生活中的各种行为会泄露隐私等危险的存在,法治意识相对淡漠。 3.法治思维有待提升 法治思维体现在大学生是否将法律作为判断是非与解决问题的手段与准绳。在问到大学生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51%的学生会寻求公安机关、法院的帮助,18.4%的学生选择私下通过关系解决,27.7%的同学认为被侵权虽委屈但是认栽,同时也有极小部分同学选择武力解决问题。由此可以看出部分学生在意识到被侵权之后并不是第一时间需求公安机关的帮助。同时非法学专业的学生表示“非常愿意花时间自学法律知识,认为懂法是有利于工作与生活”占67.5%;“只愿意学习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课程,认为就业更重要”占30.6%;而有1.9%的学生不愿意花时间学习法律知识,认为浪费时间且无用处。从以上回答的情况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认可法律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且遇到问题时会采用法律手段来解决,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在被侵权时没有以法律手段为主,而是采取认为方便快捷的手段解决或放弃解决,他们的法治思维有待提升。 4.法治教育相对不足 法律知识的普及需要自身、学校及社会等多方面的努力,通过问卷可知,有89.3%的学生是通过报纸网络等媒体了解法律知识,约85%的学生通过大学法律基础课程来学习法律知识,有60.7%的学生是通过学校举办的普法活动,约34%的学生通过家庭教育来了解法律知识,也有3.9%的学生表示基本不会学习法律知识。在问到“如何看待学校开展的法律基础课程”时, 认为“课程安排合理,内容丰富”、“课程内容枯燥,无学习兴趣” 、“这些课程可有可无,并不重要”的比例分别为58.3%、37.9%、3.9%。从上述问卷的回答可以看出,目前报纸网络媒介及大学课程为大部分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渠道,其次是各类的普法活动,再者是家庭教育途径,由此可知法治教育的效果有所偏差,法治教育相对不足,仍需不断努力;同时不可忽视的是依然存在有小部分学生否定法律知识的重要性现象,发挥学校、社会、家庭合力作用还需加强。 三、新时代广西高校部分学生法治素养存在现实困境的原因 (一)历史视角:受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 从历史视角去分析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广西高校部分学生法治素养存在现实困境的原因在于受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特别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下产生的较为落后思想的人治法律文化的影响。从不少学者的研究中可知,如张跃铭认为“长期以来重人治、轻法治的传统文化的影响,现实生活中不良社会环境的潜在影响,高校法律素质教育局限性的影响,大学生对提高自身法律素质存在片面认识的影响等都是导致大学生法治教育效果不理想所形成的原因。”[1]王蕴慧认为“我国高校法治教育之所以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是由于历史因素、封建社会造成的人治观念及传统等因素,根深蒂固地影响着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小学阶段法治教育的严重缺失等多种原因造成的。”[2]从问卷调查中的数据梳理中也得到了相关证实依据。如4.86%的学生认为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只有一般重要或者不重要,和自己关系不大,不到万不得已不会用法律手段解决。4.85%的学生对法院、检察院等机关的态度是不信任的,40.29%的学生认为现在的法律不能维护自身的切身利益,反而越来越成为有钱人和有权人的代言。 (二)社会视角:良好的法治环境在全社会尚未形成 从社会视角的维度来看,良好的法治环境在全社会尚未形成是影响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广西高校部分学生法治素养存在现实困境的原因。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但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环节上还相对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依法治国的格局还未形成。执法司法公正高效权威运行还未得到充分彰显,依法行政观念还不很牢固,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还未真正确立,在执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未究,以权钱代法定案、徇私枉法、知法犯法、司法不公和腐败、冤假错案较多、司法公信力受质疑等的法律应用现象,从而影响了广西高校部分学生的法治思维的培养,促使不少学生对法治信仰缺乏信任、法治意识就相对淡漠,不太愿意去接触相关法律知识,从内心上产生抵触心理。在问卷调查中设问“您了解您有哪些基本权利吗?”,只有59.71%的学生认为能维护自身的利益,并对法律有信心。 (三)高校视角:法治教育急需提高 从高校视角的维度来看,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广西高校部分学生法治素养存在现实困境的原因在于高校法治教育落实不平衡不到位。高校对法治教育的环境和地位认识不足,忽视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识的培养,教育思路相对滞后,教学内容缺乏及时性、师资力量不完善、教育思路相对滞后、高校行政管理“衙门化”,高校开展法治教育的主要平台目前主要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等,而部分大学生法治信仰缺失、法治观念落后、缺乏法律自信、尚处在成长时期,思想还不完全成熟,心理发展呈现不稳定性,情绪波动较大,自控能力不足,辨别能力亟待提高,是非观念也不强,容易被错误的思想蒙蔽和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主观片面、偏激不公正地看待法律问题,并以偏概全地影射到整个法律体系,甚至是对法律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法治信仰的确立,知识传授与素质教育分离倾向、法治教育中的权利意识和义务观念错位,没有意识到法律不仅仅是遵守还要拿来运用。 (四)个人视角:大学生对法治教育认识不足 从个人视角的维度来看,高校部分学生对法治教育认识不足是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广西高校部分学生法治素养存在现实困境的成因之一。从问卷数据中“您对自己掌握法律知识程度的自评中可知”,认为“能运用法律所学法律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占12.14%、“懂得法律知识但不会运用”占17.96%、“法律知识浅薄,但有实际运用的意识”占52.91%、“缺乏法律知识”占16.99%。59.22%的学生认为在生活中有过被侵权的经历,而21.84%认为“没有”、18.93%认为“不清楚”。而只有50.97%的大学生认为当自己的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会选择寻求公安机关、法院的帮助。同时认为法律能够维护自己切身利益只占59.71%,而有相当一大部分不太相信法律能够维护自身的利益。从数据梳理中可知广西高校部分学生对法治教育认识不足,自身不太相信法律能够维护自身的权益,没能深认识到全面依法治国,养成法律至上思维,尊重法律权威,正确依法享有自身权利和和履行义务相统一的认识,不断提升法治素养,养成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社会主义公民的重要性。 四、新时代广西高校学生法治素养提升策略 通过相关数据调查梳理了广西高校部分学生法治素养存在现实困境的主要表现及对其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从三大方面不断提升广西高校学生法治素养的基本策略。 (一)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1.以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为指导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为指导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重要根基,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中国的重要保障,因为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基础。教育广西高校学生深刻明白,没有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就不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也就不会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国家,因为没有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何谈长久发展,长久立足呢?法治中国、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法治公民更是无从谈起。对此,在对广西高校学生进行法治理念、法治素养的教育引导中,必须教育学生始终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要想学有所得所获所悟,就必须学习马克思恩格斯法学思想,这生动体现在《经济学著作和手稿》、《神圣家族》、《哲学的贫困》、《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德意志意识形态》、《1848年至19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论住宅问题》、《反杜林论》、《英国状况英国宪法》等著作。 2.发展中国传统法治思想精华 具有两千多年的中华法系是世界上五大法系之一,是中华法制文明具有底蕴浓厚特点的法律文化,同时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法律实践的结晶,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如出礼入刑、隆礼重法的治国策略,德主刑辅、明德慎罚的慎刑思想,天下无讼、以和为贵的价值追求,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理念,保护鳏寡孤独、老幼妇残的恤刑原则,援法断罪、罚当其罪的平等观念都属于中国传统法治思想中的精华,是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内容,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不断传承发展,为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所用,它们都蕴含法律的生命力和权威在于执行和实施,教育引导我们如果有了法律而不实施、束之高阁,或者实施不力、做表面文章,那制定再多法律也无济于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应该是保证法律严格实施,做到“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对此,在培育广西高校学生法治素养的过程中,必须不断传承发展中国传统法治思想精神,既能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魅力,又能接地气、通俗易懂地给学生讲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指导下,不忘本来、吸收未来、面向未来的融合过程中不断形成发展的,是符合中国实际、中国国情、中国历史发展规律的,让同学们更能深刻明白今天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意义和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性,明白法治强则国强,法治兴则国兴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深刻作用于中华悠久的历史之中,使同学们更明白更易接受今天培养他们成为具有良好法治行为和法治意识的法治公民的意义和重要性,使广西高校学生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努力做到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中国的法治公民。 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新中国成立之后,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非常注重法治中国的建设,始终强调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毛泽东同志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讲话中指出,“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用宪法这样一个根本大法的形式,把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固定下来,使全国人民有一条清楚的轨道,使全国人民感到有一条清楚的明确的和正确的道路可走,就可以提高全国人民的积极性”。[3]毛泽东同志亲自担任五四宪法起草负责人,亲自起草、亲自修改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五四宪法的诞生,开启了新中国法制建设的新纪元,领导制定婚姻法、工会法、土地改革法等一系列法律法令,提出一系列重要的法治原则和思想。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4]又在不同场合强调指出,“民主和法制,这两个方面都应该加强……民主要坚持下去,法制要坚持下去。这好像两只手,任何一只手削弱都不行。”[5]“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是不可分的。不要社会主义法制的民主,不要党的领导的民主,不要纪律和秩序的民主,决不是社会主义民主”。[6]江泽民同志1989年9月26日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曾郑重宣布,“我们绝不能以党代政,也绝不能以党代法。这也是新闻界讲的究竟是人治还是法治的问题,我想我们一定要遵循法治的方针”。[7]江泽民同志在不同场合提出依法治国的理念,并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8]胡锦涛同志在不同场合始终强调法治建设和法治精神,如在2011年的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对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基础性作用,必须把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作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基本实践,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9]等等,这些在不同场合的讲话对法治中国建设的论述和指导,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奠定了法律基础和前提,教育引导广西高校学生深刻明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对于建设法治中国的重大意义。 4.树立习近平法治思想 2020年11月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并明确了这一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指导地位。新时代广西高校学生法治教育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以“十一个坚持”为方向,不断深入对学生进行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的法治教育,不断教育学生深刻认识新时代十年法治中国建设在维护宪法权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严格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面取得的成就,增强法治意识,感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取得新成效,不断教育引导学生明白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决定中国法治建设究竟应该“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重大方向问题,习近平法治思想旗帜鲜明给予这个问题铿锵有力地回答,彰显了全面依法治国的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阐明了党的领导与法治的关系,明确指出“党大还是法大”是政治陷阱和伪命题,需要对广西高校学生讲清楚讲透彻讲明白,而不能含糊其词、语焉不详,做到正本清源、明辨是非。社会主义国家的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法治,党和法不存在谁大谁小的问题,不能简单比较,而应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才能真正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走对了走好了,这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制度优势。 (二)丰富广西高校学生法治素养培育提升的内容体系 1.培育广西高校大学生学会尊重法律权威 作为新时代广西高校学生和一名中国公民,需要不断加强对法律的敬畏之心,遵守、信仰、服从、维护法律,只有从内心上认可、尊重、保障法律,在行动上做遵守法律权威的行动派、实干家、捍卫者。如果法律不被尊重、遵守、执行、约束,那么就会形同虚设。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以生命维护法律尊严就警示世人,法律权威得到尊重、彰显是来自于人民群众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而才能够自觉遵守法律的规定、约束、服从和管理。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过程中,新时代广西高校学生必须学会尊重、遵守宪法和法律,学会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树立反对法外特权、法外开恩的特权思想,严格依法正确使用享有的法律权利,又正确履行法律义务,不断在求知的过程中形成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思想意识,不断树牢依法办事、依法做事、依法行事的法治思想和意识,努力争当维护法律的守望者,争做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者和捍卫者。 2.培育广西高校学生学会学习掌握法律知识 学会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是广西高校学生提升法治素养的前提和基础。要培养学生学会不仅在课堂上、书本上学习获取法律知识,还应该自觉地通过各种途径方式去不断学习和理解法律知识。如通过参与立法讨论、旁听司法审判、参与校园法治文化活动、观看法制栏目电视节目、阅读报纸报刊等不同方式途径不断学习法律知识。详细了解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的一系列权利,又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才能使正确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成为可能,学会在学习中运用法律知识和方法去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不断提高法治思维,自觉尊崇、学习、遵守、维护、运用宪法法律,把宪法法律作为判断大是大非的准绳,努力做到在宪法法律之下想问题办事情,努力做合格的社会主义法治公民。 3.培育广西高校学生学会养成守法习惯 守法是每一中国公民都必须遵守行为准则。我国宪法予以明确规定任何人、任何政党、任何组织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一切活动都以宪法和法律为准则去行使权利或履行义务,坚守法律底线、红线不可触碰、不可逾越的意识,形成底线思维牢记心中,逐渐学会养成守法习惯,不断增强法治素养,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新时代广西高校学生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社会、法治政府、法治公民的进程中,需要不断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意识,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养成遵规守则的意识,做任何事情都要想一想是否存在不合规、不合法、不合理的行为,自觉从小事做起、身边事情做起、点点滴滴做起,具体细节事情做起,既要防微杜渐,又要多思考多牢记规则法规法律的底线意识,在处理问题、作出决定前,要多想几个为什么和是什么,冷静处理、依法依规去解决,使守法意识永远扎根心中,使守法成为广西高校学生成为法治公民最好的保障和最好的明证。 4.培育广西高校学生学会提高用法能力 新时代广西高校学生不仅要学会尊重、学习、信仰、守住法律,还要学会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维护自身权利和社会利益,才能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法律的践行者、守望者、维护者,使广西高校学生在面对学习、工作、生活、社会中的各种问题或难题时,学会依靠法律处理纠纷,学会遇事处理不了、化解不了时找法,解决问题时依法办事、依法维权护权用权,努力做到在法治之下依法解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同时在依法维权时要善于保存法律证据,有理有据通过法律途径处理解决遇到的校园暴力、网贷欺诈、侮辱谩骂、替考等现象问题,维护自身及他人的合法权益,成为新时代的守法护法人,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参与者、建设者、奉献者。 (三)有效利用各类载体不断提升广西高校学生法治素养 1.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阵地开展广西高校学生法治教育 国家在不断深入贯彻落实16号文的相关精神,不断加强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阵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把法治教育不断加以放在重要突出地位来加以落实,广西高校学生也亦是如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根据课程知识教育的需要不断有机融入法治教育的相关知识,以利于不断潜移默化渗入学生心中。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一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名称修改为《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并在本门课程的最后一章专门讲授培养法治观教育的相关知识,从课程名称的变化、专章讲授法治教育知识可知其中的深意不言而喻,就是在不断加强深化落实培养高校学生的法治意识、法治素养。同时课程思政可结合实际,在其他专业课程教育培养中融入与之相关的法治元素,以法治案例、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融入其中,使在讲授其他专业课时也慢慢渗透了法治教育的相关知识。在培养广西高校学生成为法治素养的教育中,坚持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高校课程思政为辅进行融合开展,有利于将法治教育内容融入渗透到学生的心中,既是广西高校法治教育的需要,也是增强广西高校学生法治教育实效性的需要。 2.以丰富校园文化为依托建设广西高校学生法治校园文化 进入新征程、新发展阶段,如何在广西高校实现全体师生普法,不断提升广西高校学生的法治素养,培养其学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需要采取相关措施进一步加大广西高校师生的普法力度。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广西高校师生的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建设丰富多样、内容充实的广西高校学生法治校园文化,需要始终坚持学校党委的全面领导、以学生为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与法治实践深度融合起来,在建设法治校园文化中明确落实相关内容,如突出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治理现代化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党内法规、学校校纪校规等,通过多种形式、运用各类网络媒体和平台不断以丰富校园文化为依托建设广西高校法治校园文化,真正通过建设法治校园文化来不断培养熏陶广西高校学生法治素养和法治意识的提升,真正树立正确的法治观,成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崇尚者、践行者。 3.以校外社会实践为载体开展广西高校学生法治教育活动 走出校园开展广西高校学生法治教育活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要让学生真正明白了解法律,那就走出校园在社会生活中去感知体会。组织学生经常去监狱、法庭庭审现场、电影院观看法治微电影、法治展览等校外场所进行法治社会实践,现场倾听、感受、观看法律带给我们的直观印象和心灵震撼,让学生看得明白、听得清楚、感受颇深,逐渐浸入心中生根发芽,校外社会实践是最好也是最生动的课堂,让广西高校学生深刻明白全面依法治国、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公平正义不是一句空话,努力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新时代好公民。 4.以辅导员工作为抓手把法治教育融入广西高校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中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过程中扮演十分重要的工作角色和职责使命,是大学生成长路上的指导者和领路人,也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三四年甚至七八年的大学生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十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特点品质、学习能力等各个学生的特点、优点、不足和变化等,在哪个时间节点、采用哪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融合法治教育,有相当深刻的认识和举措,对此,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工作这一重要性的作用,不断通过学习交流、互相探讨、观看微电影或微视频等不同方式进行思想上行动上纪律上生活上的引导教育,潜移默化在学生的意识里,不断转化为自觉的法治行动,努力使大学生法治教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常态、制度化、规范化,真正发挥辅导员工作的成效和法治教育的实效。 参考文献: [1]张铭跃.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2013(5): 126-129. [2]王蕴慧.高校法治教育的发展历程、现状与探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4):67-6. [3]谢春涛.读懂中国共产党[M].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2:74. [4]沈春耀.中国宪法制度的若干问题[N].中国人大网,2018-06. [5][6]邓小平.在中央工作闭幕会上的讲话[N].广安日报,2018- 08-17. [7][8]熊明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逻辑解读[N].南方日 报,1997-10-01. [9]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N].河南日报,2011-03-30. [10]中发[2004]16号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R].2004-10-14. [11]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年版[M].高等教育出版 社,2023-02. [1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R]. 新华社,2014-10-28. [13]中共中央.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R].学习强国 学习平台,2021-01-10. [14]中共中央.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R].新华社, 2020-12-07. [15]中共中央国务院.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R].新华社, 2019-10-27. [基金项目] 2022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广西高校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2022SZ106)。 (作者:李子涛系广西财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广西社会道德文化研究会智库专家) (责任编辑:朱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