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篇历史小说《天涯何处无草》的作者杨若文,与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部分师生,进行了面对现的交流。这位老教授、老作者进行了主体发言:首先,他从文艺创作的角度,对如何博读、精读古今中外各个文学流派名著,以便吸取文学大家精粹、夯实自己创作基础,做了梳理,接着重点转向文学创作的选题与立意两个重要意项的解析。前者确定写什么,后者谋划怎样写。选题,是文学创作首当考虑的关键。《天涯何处无草》启动之初,作者依据自身特点,认定选择历史小说方能充分地发挥自己专长。大的范围圈画后,瞄定家庭作为聚焦对象,这不仅缘于家庭的地位作用,也因当前诸多家庭患病不浅:吵闹、暴力、破裂,酿成诸多让人叹息扼腕的悲剧,需要作家关注、社会医治。最终,于数十个古代良范家庭中拎出苏轼之家。因为苏家是人才成长理想的摇篮,家庭成员事业有成的坚强后盾,成员廉洁奉公的一方净土,一家人和睦相处的幸福港湾。这个家庭产出的琼浆玉液,对于医治当今的患病家庭、滋养其健康和睦,良益多多。对于立意,杨教授简述了主题表达、人物刻画、情节设计、写作手法的讲究、文学语言的精用后,着重施力于“情的切入”这一问题的讲述:他在写作中对“情”进行了深刻思索,认定情感是人们对于外界刺激的心理反应,它囊括情感、感情、情绪、情境等等,在细致分析基础上,将家庭中的情感浓郁、情感平淡、情感断裂、情感扭曲、情感纠结、情感错位,分别渗入各章各节的描写、叙述;对于感情,作者认定它是一种心理距离,融合在亲情、友情、爱情之中。杨教授重点介绍了书中对于三种“嫁接”来的母爱的描述情况,并对小说中苏轼与前妻、继室以及小妾王朝云情爱的浓浓密密,进行了较详的分析,从深的层次表达了亲情、友情、爱情的汇聚、融合为家庭之魂的主题,深刻而又丰腴。他说:“王婆自夸一句:‘情’的切入,是我较为得意之笔。” 80岁的老者,精神焕发,语不停一句、水不饮一口,即席发言,一股气侃了两小时。与会者屏心静听,鸦雀无声。主持交流活动的清华毕业博士、交大人文学院副院长张勇教授在微信中的评价是:“讲得很精彩,学生反馈很好!” 北大毕业博士、交大中文系主任王瑶副教授,国内外声誉甚隆的《华文月刊》的执行副主编、作家李印功先生,影响渐大的《陕西文谭网》顾问、作家李文君女士,以及学术成果丰厚的张勇教授,先后亮出了自己观点,如水注入旱地,似石投入静泉,给交流活动着上了鲜亮的颜色。
杨若文向交大师生、图书馆、资料室捐赠《天涯何处无草》上下册30套,这是今春后的第二次文化公益活动,李印功先生也赠送了《华文月刊》。这次活动,富有浓浓的文化色彩:是交大目光向外,与作家、主编的观点融合,也是文学创作界、文学媒体界进入校园与学者、学子的思想交汇。绽放的火花,弥漫在这座文化气氛浓郁、学术探讨深厚的著名学府的楼台,飘溢在千年帝都的上空,呈现着多角度、多色彩、多声音、多姿态。 (责任编辑:朱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