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著名诗篇,如此乡愁乡情的诗篇不胜枚举,道出了身处他乡的海内外游子们思念故乡的真情。这既是人性使然,又映射出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不断的优秀文明的赓续和优良美德的传承。从我国的传统节日可见一斑,如春节和元宵节是家人亲人团圆节:无论身处何方、无论赚钱多少都要奔赴家乡与家人亲人团聚;二月二龙抬头:中国人被神话为龙的传人、把龙作为图腾,这天一定要祭拜,以祈求龙祖保佑风调雨顺、健康平安;清明节:扫墓祭拜寄托对已故先人的哀思;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追忆思念爱国诗人屈原;七夕中国情人节:相传刘郎和织女在喜鹊搭起的天桥上相会;中秋佳节倍思亲:丰收之后思念期盼阖家团圆分享喜悦;九九重阳节:是我国法定的老年节,被赋予了尊老敬老、祝福健康长寿之意。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以来,寻根问祖、认祖归宗、祭先谒祖从民间到政府层面逐步升温,从亲情联谊、宗亲修谱、祠堂修缮、姓氏文化研究到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各地政府打着“根亲牌”定期举办拜祖活动,促进了台湾同胞以及海内外华人华侨对华夏祖先的血脉感和拜祭感以及对中华民族和伟大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起到了重要作用,教育和警醒了年青一代知道了自己的祖先在哪里?自己的姓氏是从哪里来的? 一、中华文化及其根亲文化的渊源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中华民族血脉相连,亲情相依,祭拜先祖是世代相传的美德。河图洛书为人皇伏羲演绎八卦、周文王演绎《周易》等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后来被广泛应用于中医、易经、风水、五行等领域中,被认为是中国道德根文化中来自上古时代修身内求法而产生的图案,是中华文明的曙光和摇篮。河(黄河)洛(洛水)文化是中华文化形成的源头活水,开启华夏文明的征程。三皇五帝上古时代以及夏商周时期,以炎黄二帝为主要首领在中原地区(古时代泛指现在的河南全部、甘肃、河北、陕西、山西、山东、湖南、湖北、安徽部分)长期、大量的繁衍生息和多次迁徙,尤其是从周朝开始赐姓后,百家姓乃至上千家姓氏逐渐产生,从而迅速派生并积淀了姓氏根亲文化。 郑州黄河旁炎黄二帝雕像 二、中华寻根文化热现象的由来 (一)新中国建立后,“牛鬼蛇神”甚多,尤其是蒋介石国民党贼心不死,一直想反攻大陆,派遣特务搞策反,导致台湾与大陆长期处于敌对紧张状态,加之美苏霸权主义对我国的打压和封锁,因而隔断了海内外分离几十年骨肉亲情的联系。 (二)改革开放后,国际形势有所宽松,逐步允许海外华人华侨以及港澳台同胞回国寻亲访友,使得他们的归乡思亲的情感得以释放。他们在海外学到了本领、赚到了资本,一心想回报桑梓,为家乡和祖根地建设做些贡献;同时他们也看到祖国发展的新商机,在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鼓励下,以乡愁和亲情为纽带,积极回到家乡和祖根地投资兴业。 (三)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力建设红色教育基地,赓续红色血脉,缅怀老一辈丰功伟绩;同时通过开展红色之旅,教育和引导青少年沿着红军等革命先烈的足迹,亲身感受新中国的建立来之不易、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仍然需要走好新时期的长征路。 (四)近年来,各地政府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采取以情招商、以亲招商、以根招商、以名招商、以文招商、以商招商,发动各个姓氏宗亲会挖掘本姓氏渊源、历史名人,以亲情感召海内外实力派宗亲回来投资兴业、助力家乡振兴。 三、中华寻根文化热现象的现状 目前寻根谒祖的主要对象是伏羲、炎帝、黄帝、吴泰伯、老子、孔子等重要历史人物,围绕其诞生地、祖根地、主要生活地、最大事件地、重要成果地等开展祭拜活动。如甘肃天水太昊伏羲故里祭典、河南省淮阳太昊伏羲陵“天下第一陵”祭典、河南新郑市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陕西省黄陵县公祭轩辕黄帝大典、湖南省炎陵县世界华人华侨炎帝陵祭祖大典、湖北随州世界华人华侨炎帝故里寻根节、陕西省宝鸡市炎帝故里祭典、江苏无锡梅里吴国始祖“德圣”吴泰伯祭拜大典、山东曲阜全球祭孔大典、福建宁化县世界客家祭祖大典、中原(固始)根亲文化节、河南省濮阳市中华龙乡祭典、河南省鹿邑县老子祭典、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妈祖庙祭拜等。 各地市县乡村根据当地的历史人文、名人事件等也组织开展各种祭拜活动。热搜全国十大寻根祭祖地为:1、陕西宝鸡炎帝陵,2、河南省新郑市黄帝故里,3、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唐人故里、闽台祖地”,4、江西省鄱阳县莲湖乡瓦屑坝,5、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6、江苏无锡梅里、7、河北省邯郸市涉县娲皇宫,8、广东省南雄市珠矶镇珠矶村,9、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村,10、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石壁村。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全球华人华侨祭拜轩辕黄帝大典 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全球华人华侨龙乡寻根拜祖大典 四、中华寻根文化的探源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筚路蓝缕,跋山涉水,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经过几代学者接续努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同时,工程取得的成果还是初步的和阶段性的,还有许多历史之谜等待破解,还有许多重大问题需要通过实证和研究达成共识。对文明起源和形成的探究是一个既复杂又漫长的系统工程,需要把考古探索和文献研究同自然科学技术手段有机结合起来,综合把握物质、精神和社会关系形态等因素,逐步还原文明从涓涓溪流到江河汇流的发展历程。要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广泛宣传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研究成果,教育引导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中华寻根文化也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亲文化既包括亲情血脉之根文化,也包括红色血脉之根文化。广义的寻根:即寻中华民族之根,寻老家河南之根,按照姓氏的迁徙往上推一推,甭管你现在身处南方还是北方、港澳台还是东南亚甚至世界各地,大家的祖上可能都是老家河南;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已经成为全球华人华侨寻根拜祖的心灵认同、文化认同、归宿认同。狭义的寻根:即寻姓氏起源之根、祖籍地之根、出生地之根、历史名人之根(如他的出生地、祖籍地、成名地、重要事件地、主要经历地等)。在寻根文化探源中一定要有大局意识,一定要敬畏历史、尊重历史,一定要把遗迹考古、文献研究、民间流传、后裔认同等综合考量,千万不能因为招商引资急于出政绩,寻根溯源模糊,甚至罔顾历史真相和后裔的情感认同,片面利用零乱资料争抢姓氏的发源地、历史名人故里,不仅闹出笑话,而且劳民伤财。因此在当前寻根文化热现象中必须穿越时空、溯本求源,还原历史本来面目,不忘本来、开创未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五、固始县寻根文化及其根亲文化节的起源与展望 (一)固始县历史沿革:夏、商为蓼国地。西周为蓼国、蒋国、黄国、番国等国地。春秋中期,楚灭此地诸国,建期思县,固始彼时为期思县之潘乡,又名寝丘邑。秦属九江郡。西汉于潘乡(寝丘邑)置寝县。东汉建武二年(26年),光武帝刘秀封大司农李通为此地侯时,赠曰:“通与帝首事,欲其坚固初始欤”!其意为“欲善其终、必固其始”,固始县由此得名。南北朝战乱频仍,南朝齐、梁俱属豫州。北齐、梁、北周前后侨置北建州、新蔡郡、浍州。隋废州县,复隶属弋阳郡,期思县并入。唐建置稳定,多隶汝宁府或光州。其间商城(殷城)、期思屡次并入又屡次析出。宋俱属淮南西路光州(固始长期位于淮河宋金拉锯线南宋一侧)。元属河南江北行省汝宁府光州。明洪武四年(1371年),隶南直隶凤阳府。洪武十四年(1381年),改隶河南布政使司汝宁府。清主要属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南汝光道光州直隶州。中华民国主要属河南省第九行政督察区(督察专员驻潢川县)管辖。民国二十一年(1933年),国民政府将固始县划归新成立的河南省立煌县(今金寨县),次年,立煌县划归安徽省,原属固始的土地随之入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隶属于潢川专区。1952年,潢川专区并入信阳专区,随之并入。1998年,信阳撤地设市,固始为其辖县。“固始”丰富的内涵激励着世世代代的固始人守正创新、坚毅奋进。 闽太祖王审知(862年—925年12月30日) ,字信通,号详卿,号白马三郎, 光州固始(今河南省固始县)人 。 (二)固始县人口南迁。因历史上中原有四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固始县成为中原地区向闽台一带移民的肇始地和集中地,1953年台湾官方的户籍统计显示:每5户台湾居民中有4户先民来自“光州固始”,当时台湾全省户数在500户以上的100个大姓中,有63个姓氏的族谱上均记载其先祖来自河南光州固始,如今的台湾人中,70%的人口来自福建,而70%的福建人又来自固始,绵延千年的血脉亲情,造就了“台湾访祖到福建,漳江思源溯固始”的根亲文化现象。 漳州市陈元光陵园管理处 (三)固始县寻根问祖热的兴起。从1978年开始,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的民间人们根据家谱记载和庙堂镌刻(主要供奉是陈元光、王审知)以及先人墓碑上的烙印都有“祖先来自光州固始”,所以他们陆陆续续不远千里、不辞辛苦来到固始县寻根问祖、认祖归宗。大约到1985年,云霄县官方开始派史志办人员前来考察证实。1986年云霄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县政协主席带队驱车前往固始寻根拜祖,同年邀请祖根地的固始县领导前往云霄县考察走访。当固始县代表团到达云霄县时,受到当地人们的热烈欢迎,他们兴高采烈地奔走相告、激动地发自内心的高喊着“老家来人了!”“亲人来了!”此情此景让前往的固始县代表团人员感动不已!此次之行签订了“固始县与云霄县缔结为友好县”的亲情文本。 明代《闽书》卷四十一记载:陈元光,固始人 2002年12月份在郑州召开中原姓氏文化研究会年会上,时任河南客家联谊会会长、河南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河南省委统战部原副部长林雪梅谈及祖根地时毫不含糊地道出了:我的老家是固始,很想去固始寻根拜祖。于是她与时任河南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现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所长张新斌和时任河南客家联谊会秘书长林坚等,于2003年3月份开始一起筹划前往固始商定拟在固始举办根亲文化节之事,由于当年4月份“非典”突发,此事搁浅。 陈元光墓碑上刻有:河南光州固始人 2003年10月26日-28日世界客属第十八届恳亲大会在郑州召开,当时东南亚国家参加会议的华人华侨得知固始是客家人的“主要祖根地”时纷纷想前往寻根拜祖。 2022年7月5日河南省委原书记徐光春在《中国周刊》上发表署名文章《弘扬大别山精神,争先出彩新时代》中说:“固始是“唐人故里,闽台祖地”、是客家人的主要祖根地、堪称“中华侨乡”。2005年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在北京大学演讲时说过一句话,“在台湾,我们有原住民,有客家人,而我们大多是'河洛郎'”。台湾的“河洛郎”,是历史上河南三次大迁徙中由河南洛阳、固始经过淮河-大运河-长江到福建,再漂洋过海到达台湾的。我曾于2007年4月16日会见连战先生时,就详细介绍,“河洛”从广义上讲是指中原地区。值得一提的是固始县的“七一大桥”在历史上就叫“洛阳桥”。1953年台湾官方的户籍统计,每5户台湾居民中有4户先民来自“光州固始”。“中原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也是台湾的根文化。这种祖根文化,在维系海峡两岸同胞亲情乡谊和民族感情上成为重要的精神纽带。固始举办第一届根亲文化节时,我代表省委发去贺电表示祝贺!这些年来这张根亲文化金字招牌,在民族认同、民族复兴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招才引智、招商引资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固始县于2009年10月26日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固始根亲文化节。从2010年开始,在河南省委原书记卢展工的关心和指导下,提升为省级文化节即“中原(固始)根亲文化节”,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十一届。 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汉斌出席第二届中原(固始)根亲文化节 第十一届中原(固始)根亲文化节开幕式 “老话说,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淮河赋予了固始好山好水好气运。千百年来,河洛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在这里交汇,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精英翘楚,他们在各条战线演绎着精彩。时值双节将至,最美中秋月,最深故乡情,各方亲人思乡之情更盛,他们以各种方式传承弘扬根亲文化,我代表祖地180万父老乡亲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诚挚邀请大家多回家看看,在固始等你们!”固始县委书记杨浩威表示。 (四)固始县今后寻根文化及其根亲文化节的展望。固始县历史上钟灵毓秀、名人辈出。“中国司法始祖”皋陶(“上古四圣”:尧、舜、禹、皋陶)、治水楚相孙叔敖、唐初“开漳圣王”陈元光、唐末“八闽人祖”王审知、唐末茶神张廷晖、明末民族英雄郑成功、复台归清大将军施琅、清代植物学家吴其濬(清代河南唯一一个状元、山西巡抚)、清代道光皇帝老师祝庆藩(进士、榜眼、礼部尚书)、清代中医学家王燕昌(著有《王氏医疗》17卷)、清代古董界宗师张仁黼(朱家溍的姥爷、大理寺卿)、清代河南大学筹办人张鸿烈(哲学硕士、河南省原教育厅厅长)、清代南开学校大学筹办人凌冰(心理学博士)、清代河南农业大学创办人吴肃(林学硕士)、清代曹理卿(化学硕士、河南大学理科创始人)、清代秦瓒(经济学硕士、北京大学原经济系主任)、爱国华侨陈嘉庚(曾被毛泽东主席称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七七卢沟桥事件向日本鬼子打响第一枪的抗日民族英雄金振中等先贤名人的祖根地均为固始,他们的名字熠熠生辉、彪炳史册。 固始县根亲文化今后可以通过举办专项文化经贸交流活动丰富其内涵。诸如举办:“中国司法始祖”皋陶文化国际论坛(可与郑州大学法学院等联办),治水楚相孙叔敖文化国际论坛(可与淮滨县等联办),“开漳圣王”陈元光功德文化海峡两岸国际论坛(可与漳州市、云霄县等联办),“八闽人祖”王审知功德文化海峡两岸国际论坛(可与漳州市、泉州市等联办),茶神张廷晖茶文化国际论坛(可与福州市等联办),民族英雄郑成功爱国功德文化海峡两岸国际论坛(可与闽台等联办),复台归清大将军施琅爱国功德文化海峡两岸国际论坛(可与闽台等联办),吴其濬学术思想中法日国际论坛(他著有《植物名实图考38卷》1848年出版,19世纪70-80年代,流传到法国、日本等地,在植物学和中医学界影响深远。可与法国、日本华人华侨社团等联办),祝庆藩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国际论坛(可与河南中华文化促进会等联办),陈嘉庚华侨爱国文化国际论坛(可与厦门市等联办),金振中爱国红色文化论坛(可与大别山干部管理学院等联办),蓼国(廖姓起源)文化国际论坛(可与六安市、霍邱县等联办),番(潘国)国文化国际论坛(可与世界潘姓宗亲会等联办),蒋国(蒋姓起源)文化国际论坛(可与淮滨县等联办),河洛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融合国际论坛(可与河洛文化研究会等联办),世界客家寻根拜祖大典(可与河南客家联谊会等联办),总之,每一个论坛活动均可以联系一个姓氏以上的世界宗亲会联合举办,也可以在固始举办,也可以在郑州、北京、闽台等城市乃至于国外华人华侨聚集的城市举办。同时,全球华人华侨寻根工程组委会“2024年老家河南文化月(农历2月2日-3月3日)”活动拉开帷幕,正在紧锣密鼓的联络筹备中,届时将邀请200多名全球华人华侨前来老家河南18个市寻根拜祖、观光考察、洽谈合作等,固始县可以发挥“全球华人华侨寻根工程固始运营中心”(目前在县级唯一设立的)的联络纽带作用,争取把固始县排上他们的考察行程。 河南省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张立勇在发布会上致辞 全球华人华侨寻根工程组委会主席、河南省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张满朝介绍2024老家河南文化月活动月的具体实施方案:“2024首届老家河南文化月”主要内容包括一个大会(农历二月初一全球华人华侨寻根大会)、两场拜祖大典(农历二月初二中华龙乡拜祖大典和农历三月初三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持续一个月的投融资洽谈会(农历二月初二至三月初三在河南省十八个地级市开展投融资洽谈会)。 固始县现在在外人才资源也相当丰富。如当代国医大师张磊,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孔明、吴义强,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姜焕清,半导体材料专家、世界首位纳米技术博士曾万学等一百多名专家、学者、博士后、博导、教授、学科带头人、项目负责人等。截至2022年末,固始县在外工作、当兵、上学、打工创业人口大约100万人,转入外地户籍的及其第二代、第三代人口在100万人 以上,其中在外创业人群中大约有10万是大小老板,如张传卫、姜明、胡兴国、张京豫、张泽保、常远、周世恒、韩有恒、朱泽洲、张卫、范青松等为代表的出彩固始人是固始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充分发挥各个商会、协会、姓氏宗亲会等作用,深挖历史名人在海内外的后裔和当代固始籍各方面的人才资源。他们是招才引智、招商引资的第一生力军和桥梁纽带,他们是助力家乡振兴的主角。 建大厦有赖栋梁,冲霄汉当看鸿鹄。固始要实现乡村振兴,利用好根亲这张靓丽名片,聚集海内外固始籍人才的重要力量。我们坚信:身在海内外根在固始的游子一定会勇立潮头、敢于出彩,一定会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家乡的发展,为家乡的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献计献策、添砖加瓦。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固始县委、固始县政府有力领导下,弘扬“大别山精神”和“固始精神”,上下同欲、内外合力、古为今用、开拓创新、勇毅前行,传播好固始及固始人的故事,经过三至五年全力打造和广泛宣传,一定会形成“固始特色”、“固始品牌”、“固始形象”、“固始印象”、“固始效应”、“固始现象”,固始一定会成为“豫东南明珠”!固始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本文作者:吴晓明 河南不忘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顾问) (责任编辑:朱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