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瞭望——中国时事政经新闻资讯门户网

新华瞭望

  • 王沪宁:全面准确宣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 外交部:中国媒体已隐忍太久,美方却变本加厉
  • 关于全球战"疫",习近平传递最新信息
  • 旅游业期待“后疫情”时代新格局
  • 旅游业一季度或将“颗粒无收”
  • 习近平这些要求,既事关战“疫”更意在长远
  • 云南省委书记陈豪实地督战脱贫攻坚工作
  • 云南昭通“守初心、担使命”打造“苹果之城”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谋创新之策行务实之举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时间:2020-11-28 18:50来源:本网讯 作者:-- 点击:
乡村旅游张庄镇上磨石村贫困群迎来发展新机遇 脱贫攻坚以来,邹城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决战决胜部署要求,以脱贫不返贫、同步达小康为目标,创新三种模式,实施三项行动

谋创新之策 行务实之举

高质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乡村旅游张庄镇上磨石村贫困群迎来发展新机遇

 脱贫攻坚以来,邹城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决战决胜部署要求,以“脱贫不返贫、同步达小康”为目标,创新三种模式,实施三项行动,健全三项机制,以“三个三”的工作思路,打好综合救助、产业带动、就业增收和社会帮扶“组合拳”,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8年底,全市12263户、2258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出列,2019年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2020年持续提升贫困人口脱贫质量,全市建档贫困人口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达到9001.75元,高于济宁市平均水平近500元,比2015年人均增长4370余元,“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和行业扶贫政策得到落实,基本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建档立卡贫人口8660户、17758人(含即时帮扶人口),其中,已脱贫享受政策6490户、12586人,即时帮扶户153户、449人。

  

  清洁庭院行动让唐村镇贫困户家庭环境焕然一新

  一、创新三种模式,千方百计抓增收。把增加贫困群众的收入摆在首要位置来抓,通过丰富“产业+”“就业+”“庭院+”模式,持续增收夯实脱贫成果。创新产业扶贫新模式。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作用,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就业提升”“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等产业脱贫模式,把更多贫困户纳入产业化经营链条,分享产业发展收益。太平镇常生源菌业创新实施“1+1+4”扶贫模式,以6个菌菇大棚为一组,由1名熟练工带领1名贫困户和4名一般农户租赁经营菇棚,带动10余名贫困户经营增收的同时传授菌菇种植技术,真正实现“鱼渔兼得”,贫困群众人均收入可增加6万余元。大束镇葛炉山村成立鑫兴果树专业种植合作社,提供果树种植技术和销售渠道,带动本村17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1.5万元。石墙镇引进四川金盆地公司开发上九古村旅游项目,吸引工商资本下乡,安排10户贫困户在景区内就业和经营,户均增收8000多元。创新就业扶贫新模式。探索建立了“1+3”就业扶贫模式,即建立一个就业服务平台,通过“推荐务工一批、公益岗就业一批、虚拟岗位带动一批”,即开发“长期就业岗”“短期公益岗”“企业虚拟岗”,全面消除“零就业”家庭。劳务服务公司搭建劳动力人口务工平台。依托村“两委”,由村集体或个人出资,成立扶贫劳务服务公司或合作社,聘用至少1名贫困群众为中介人员,吸纳、推荐村内有就业需求、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零就业家庭成员以及失业人员就业的同时,劳务收入优先救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截至目前,全市单独或联合注册成立村级劳务扶贫服务公司97家,输出贫困劳动力414人。公益性岗位保障弱劳动力群体就业。结合“老病残”照料、“清洁家园”、孝善扶贫行动、疫情防控等工作,扶贫、城管、人社等部门联合开发环卫保洁员、防疫消毒员、防疫点值守员等扶贫公益岗1100余个,优先聘请892名贫困人口家门口就业。虚拟岗位带动无劳动力人口增收。印发《邹城市“虚拟岗位”就业扶贫实施方案》,鼓励镇村各级机关事业单位、企业或个体大户开发“虚拟岗位”,针对劳动能力弱或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摸排亲戚、邻居等相关人员就业需求并推荐上岗就业,上岗人员与贫困人员结对帮扶,“虚拟岗位”开发企业每月给予贫困户不低于100元的扶贫补贴。目前全市开发就业岗位350个,304名贫困人口实现“虚拟就业”。创新庭院增收新模式。依托优势产业、特色农业,以贫困户自身的住宅院落及其周围空地为基地,小规模种植经济作物,组织当地行业协会、农业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主动上门,提供技术支持、采摘回购“保姆式”产销服务,创新打造了“协会+合作社+帮扶责任人+贫困户”的“庭院经济”发展模式,贫困户足不出户实现增收。目前,看庄镇的猪牙皂、城前镇的金银花、田黄镇的花椒树、太平镇的食用菌等,都已成为贫困户依托自家庭院增收的重要手段,每年为620余户贫困户均带来400至1000元收入,全市庭院经济带动增收取得明显成效,真正让“小产业”有了“大作为”。

  

  公益岗服务为大束镇张家屋村扶贫人员带来新生活

  二、实施三项行动,着力提升幸福感。常态长效开展“清洁家园”、孝善扶贫和“老病残”照料三项行动,采取“财政奖补一点、镇街配套一点、社会捐赠一点”方式,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环境,让贫困群众生活内心有盼头、生活有奔头,幸福指数倍增。清洁家园提升生活质量。制定《邹城市“清洁庭院”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关于开展贫困户“清洁庭院”分类帮扶专项行动的工作方案》,将贫困户按照庭院整洁、不易保持、难以保持进行分类,采取党员干部联系、邻里互助、志愿服务等方式,每月至少开展两次贫困家居环境整治活动,以镇街为单位开展星级评定活动,每月对贫困户进行一次量化积分考核,实现了“室内室外、房前屋后”环境长效保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市累计投入3200余万元开展贫困户住房安全集中整治、庭院及入户路硬化活动,彻底解决房屋裂缝、跑风漏雨和院内环境“脏乱差”问题,全面提升贫困群众的生活条件。孝善扶贫拉近家人亲情。印发《关于推进孝善扶贫的指导意见》,市财政每年列支120万元支持孝善扶贫行动,全市成立镇村两级孝善扶贫理事会450余个,聘请理事1220余人,“一对一”联系贫困老年人家庭,详细记录子女赡养、社会帮扶、结对帮扶情况,全程监督、引导子女履行赡养义务;以镇街为单位开展“孝善之星”评选活动,设立专项资金落实奖补政策,形成了政府引导、村居督促、子女尽责的孝善扶贫格局。老病残照料解决后顾之忧。印发《关于深化贫困特殊群体关心照料行动的通知》,采取设立公益岗、志愿服务、村级帮扶等方式,对60岁以上独居老年人、“一户多残”家庭、患大病贫困户以及贫困留守儿童、孤儿家庭等特殊群体,实施以“扫扫院、做做饭、看看门、办办事”为主要内容的“老病残”照料行动,重燃贫困群众生活希望。今年以来,优先聘请228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帮助“老病残”群体整理家务、提升环境卫生,通过“贫帮贫、户助户”,相互交流、相互鼓励,贫困户的精神面貌明显提升。

  

  “青·书房”为孩子打造良好学习生活环境

  三、健全三项机制,织密返贫防护网。精准聚焦贫困学生、重残群体和生活困难的一般农户等特殊、重点群体,创新三项机制,完善保障体系,织密织牢防护网,确保脱贫不返贫。“青·书房”活动重燃生活希望。把教育扶贫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抓手,根据贫困学生需要配备学习桌、书柜,发放学习用品及图书等学习资料,组织志愿者上门,手把手教孩子们整理自己的书房、卧室,营造良好学习环境,每名贫困学生明确一名老师,定期指导辅导学习,每月一次家访,谈心交流,激发幸福生活的热情和希望。“阳光家园”行动提升重残群体生活质量。聚焦贫困重度肢体、精神和智力障碍残疾人三类重点残疾群体,建立标准、分类施策,采取整合政策措施、加大财政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方式,通过实施“温馨小屋”改造提升肢体残疾人生活质量,“应治尽治”集中收治重度精神残疾人,“应管尽管”集中开展重度智力、肢体残疾人托养,结合公益岗开展残疾人照料,构建了重度残疾贫困群众的综合性保障网,确保重度残疾贫困户家庭关爱照料到位、环境卫生长效保持、收入水平持续增长、康复救助不断拓展、生活状况显著改善。专项扶贫基金构筑返贫防线。以“救急难、防返贫”为目标,设立1000万元“扶贫基金”,引导政府、企业、个人等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脱贫攻坚,构建合力攻坚“大格局”。基金设立以来,累计救助贫困家庭和困难群960户,发放救助金218.9万元,防范返贫和新致贫的政策性

  保障措施进一步完善,有效防止了贫困户返贫、一般农户致贫。  

(责任编辑:朱林)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