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委书记 刘颖豪 江西新余市渝水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指示,紧扣江西省委“五大战略”要求,落实治理强基战略,借鉴新钢公司“企地融合”模式,创新推出“钢城红”城市党建特色品牌,探索城市基层党建新路径,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做法赢得了党员的赞同、群众的好评,社会的关注,成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有益探索。今年11月,渝水区成功晋升全国百强区,12月“钢城红”城市党建特色品牌荣获“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一、工作背景 一是聚焦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着力破题。党的二十大强调,要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新余因钢设市,渝水与市同城,城区常住人口52.55万人,城市化率达78.4%。随着生活水平和质量提高,居民群众对改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需求日益增多。为此,渝水坚持从居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主动探索以强化党建引领、改善物业管理、引导居民自治为主要内容的党建联建工作,切实提高城市基层党建深入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成效。 二是聚焦推进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破题。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当前,社区作为城市最基本的治理单元,80%以上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完成上级交办的事务,进一步挤压了开展自治和服务的空间;特别是在应对居民群众矛盾纠纷等方面,社区党组织普遍面临服务对象庞大、人员力量不专业、提前介入不及时等困境。渝水借鉴新钢公司“企地融合”模式,创新推出“钢城红”城市党建特色品牌,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呈现出“钢城红、治理优、生活美”的上善渝水新景象。 三是聚焦发挥好广大群众主体作用着力破题。党的二十大提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在社会利益主体日趋多元和群众诉求复杂多样背景下,单纯依靠行政管理手段已经不能适应多元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打破现状、调动各方、平衡博弈,渝水充分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调动各方力量主动性,紧紧依靠勤劳之手和社会力量参与基层建设,切实增强基层发展活力。 二、具体做法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推动组织共建,夯实基层治理“红色功能”。一是创新“一居一企”党建联建。按照“1+N”的模式,推动全区52个城市社区党支部与220余家国有企业、非公企业等企业党支部联建。选派21名党建指导员兼任企业“红色导师”,不断帮助增强企业党组织“两个功能”,抓实党组织“两个覆盖”。二是加强社区物业党建联建。加快推动城区“红色小区”创建,通过“单建+联建”方式,全区59家物业服务企业全部建立党组织;通过国企物业兜底590个小区实现物业服务全覆盖;成立329个业委会和262个物业管理委员会,实现业主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全覆盖。三是深化社区“大党委”机制。推行派出所所长兼任街道办党工委委员,社区民警兼任社区“两委”干部,城管、市场监管等执法力量进社区,推动区直64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非公企业、物业企业等负责人担任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 二是坚持便民利民,推动资源共享,建强基层治理“红色阵地”。一是打造“红色驿站”。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外卖配送站点等阵地资源,在全区建立53个“红色驿站”,为外卖骑手、户外工作者等群体提供“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喝水、累可歇脚”的暖心贴心服务。许多社区将空置的核酸采样小屋改建成“红色驿站,提供各种惠民生、接地气的服务活动,深受居民喜爱。二是配齐议事场所。以民主议事、协商议事、决策议事“三位一体”凝聚人心,52个社区不断打造“渝快议”居民自治议事阵地场所,建成诸如“城市会客厅”“睦邻议事厅”“圆桌会”等居民自治议事平台。三是完善协商机制。社区定期或不定期召集物业、业主委员会、居民代表等社区主体开展议事协商,激发各方参与议事热情。同时,深化“社企”合作,形成党组织牵头、多方参与协商议事机制,涌现出“小红时间”“小凤有约”“老吴工作室”等协商议事品牌。 三是坚持全民动员,推动社区共治,激活基层治理“红色力量”。一是动员网格力量。围绕创卫创文工作,向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发布倡议书,确定每周五下午为创卫创文帮扶日。开展“扛旗争先”等活动,引导机关党员干部、企业党员职工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从企业择优遴选60余名党性强、热心公益的党员担任网格长、党小组长,落实网格入户制度,带动500余名企业职工参与社区便民“微服务”。二是引导志愿力量。采取“志愿招募”方式,引导机关党员干部、企业党员职工、社会爱心人士进入社区“敲门嫂”等志愿服务队,已招募42位企业党员职工与社区困难居民实现结对帮扶。三是转化新兴力量。持续开展“先锋骑手”“最美骑手”评选活动,已聘任24名外卖骑手担任“食品安全流动监督员”,有力巩固食安城市建设成效。 四是坚持创新发展,推动智慧共联,赋能基层治理“红色质效”。一是搭建“渝心为民365”智慧党建平台。搭建“渝心为民365”智慧平台,整合“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等信息化资源,居民采取手机APP、人脸识别、线下触摸屏等方式,线上办理个人征信、公积金查询等业务达8000余人次,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二是打造“钢城红·睦邻中心”。打造“钢城红·睦邻中心”,构建“15分钟社区综合服务圈”。目前,城北街道龙泉湾社区、孔目江街道新苑社区、袁河街道电工厂社区、新钢街道路东社区、城南街道双凤楼社区、仙来办龙州社区6个“睦邻中心”覆盖居民近20万人,推行“群众点单、干部接单、社区吹哨、部门报到”的菜单式服务,共收集梳理形成小区管理等22类283个问题,已处理 273个,正在处理10 个,电话回访群众满意率达98.7%。三是激发各地工作创新活力。各街道办依托信息化技术,不断创新基层治理手段,涌现袁河街道“袁来有你”、新钢街道“敲门嫂”等服务居民的线上小程序,不断提升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质效。 三、实践成效 一是城市基层党组织更有形象。渝水区通过召开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小组会、“钢城红”党建联建等工作推进会10次,统筹全区力量推动解决网格化管理、社区分设、力量下沉等城市基层党建堵点问题12个,并注重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中持续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纳入重点调研课题,破解了许多困扰基层和群众的难题,做法被人民日报《城市党建周刊》以及江西省委组织部《全省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情况通报》简报刊发。今年以来,渝水区“钢城红”城市党建特色品牌已纳入江西省全省基层改革探索项目,并在新余市深改委大会上作交流发言,有效提升了党在城市基层的执政形象。 二是城市居民生活更有品质。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物业服务纠纷、城区停车难等矛盾突出,居民生活更加注重安全、健康和品质,通过“钢城红”发挥了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引导整合各方力量、资源下沉服务。如渝水“红色物业”深受居民欢迎,比较典型的中山路社区暨阳世纪城小区,通过建立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三方联动、合力共治模式,形成矛盾纠纷调解、环境卫生整治等服务机制,及时处理相关问题200余个居民物业矛盾纠纷投诉率同比下降20%。目前,依托社区议事协商平台,全已开展议事协商2500余次,推动解决了小区停车棚改造、充电桩加装等500件民生实事,化解群众微小事2万余件。长林小区内有5块面积11000多平方米的空地荒芜多年,环境非常糟糕,通过区创国家卫生城市小微项目改造,种满鲜花的口袋花园在这5块荒地上蝶变成型,居民都说住了几十年的老旧小区住出了新小区的感觉,并刊登上了今年9月17《新华每日电讯的》报眼。 三是城市党群关系更加密切。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党群、干群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呈现疏离状态,党在新时期面临新挑战。群众利益无小事,通过推行“钢城红”,渝水区让党员在街道办、在社区中、在邻居旁,在物业管理等国家卫生城市创建一线,亮明身份、以身示范、服务群众,使党员的身影时时可见,先锋的事迹处处可现,无形中拉近了党群距离,增加了居民群众对领导干部的亲近感、信任感。如全区1.2万名在职党员常态化下沉社区助力开展各类便民服务活动3万余次,努力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同时,3000多名“敲门嫂”定期探访小区独居老人,排摸水、电、煤等安全隐患,既温暖了老人的心,也为老人带去了安全感,“敲门嫂”经验做法成功入选“全国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库”。 四是城市营商环境更加优化。通过打造“钢城红”城市党建特色品牌推动干部创先,渝水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渝快办”“码上办”“云办税”“四千助企”等典型经验做法在各级媒体正面宣传60余次,其中中央11次,省级48次,并被《改革内参》、新华社《高管信息·江西》《江西改革动态》、人民论坛网等作为典型经验推广,2022年2月15日时任省委书记到新余调研,对渝水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渝快办”“码上办”做法给予高度肯定,已成为全省和全国营商工作领域极具影响力的品牌。在江西全省县区首次优化营商环境评价工作中,渝水区综合评价位列全省县(市、区)第16位,入选全省首批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3+8”城市,2022年实现生产总值(GDP)1022.1亿元,成为全省第二个千亿县区。今年前三季度,全区生产总值(GDP)完成754.2123亿元,增速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9%;核心数字经济完成营业收入50.08亿元,同比增长45.31%。 四、实践启示 启示之一:“钢城红”推进了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加强基层党建是党的组织体系建设重要内容。“钢城红”强化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以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引领带动各类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以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组织发动广大志愿者,密切联系服务群众,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渝水区实践表明,“钢城红”是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规律性认识,赋予了城市基层党建思想和“灵魂”,让党的旗帜更加高高“飘起来”、党的声音更加清晰“响起来”、党的色彩更加鲜明“亮起来”,让城市基层党建更有思想、更有温度、更有色彩。 启示之二:“钢城红”突出了基层党建工作政治性。渝水区“钢城红”通过系统集成、整体推进、全面提升了基层党建工作,不仅在党组织书记、党员队伍身上打牢鲜明的红色印记,而且把物业管理服务人员也培养成党的工作力量,打通了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渝水区实践表明,“钢城红”引导基层党组织聚焦主责主业,进而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统筹协调功能,这是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重要举措。 启示之三:“钢城红”提升了基层党建工作组织力。“钢城红”把各方面资源统筹整合起来,让基层治理不再由党组织唱“独角戏”,而是通过制度设计和机制运行,使之成为各方力量“大合唱”,让党组织的“一人划船”转变为汇聚多方力量、凝结多方智慧的“众人划桨”,在“落地生根”的过程更加接地气、汇民力、聚民心,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生产力,为改革发展事业注入强大动力。渝水区的实践表明,通过“钢城红”将各种力量紧紧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凸显了基层党组织的地位作用,探索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有效途径。 启示之四:“钢城红”实现了基层党建工作系统化。“钢城红”涵盖了城市基层党建的各个方面、主题鲜明、相得益彰,把基层党建的每个要素、环节、项目、体系、功能等抓实抓好、不留空白,好比一条“串起珍珠的项链”,让基层党建有思想、有温度、有色彩。这项系统性的党建工程,凸显了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渝水区实践表明,“钢城红”强化了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领导体制和治理机制,以“小齿轮”的“微动力”,提高“大引擎”的“总功率”,整体提升基层党建水平,形成可复制的经验,进一步夯实了党在城市基层的执政基础。 启示之五:“钢城红”增强了基层党建工作实效性。基层党建效果要用改革发展的实际成效和群众满意度来检阅和评判。“钢城红”让基层党组织有更多平台、更多资源做好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工作,把群众想干的事,变为党组织要干的事;把党组织在干的事,变成群众积极支持、参与的事;把党组织干成的事,变成惠及人民群众的事,实实在在促进了地区发展面貌的变化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解决,进而赢得了群众口碑。“钢城红”就好比找到了一把激活基层党建的“金钥匙”,起到了“落一子而活全局”的良好效果。如今在渝水,只要是“钢城红”活动,总是赢得党员的积极参与和群众的大力支持,成为“上善渝水、抱石故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责任编辑:朱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