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瞭望——中国时事政经新闻资讯门户网

新华瞭望

  • 华夏文化促进会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京举
  • 南昌医学院“基础医学前沿论坛”顺利举办
  • 宁夏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
  • 江西南昌:生态优势推动生态富民 林下经济的"南
  • E路达增程版领衔亮相成都车展,17.1万元起正式开
  • 雷振荣到庐山市蛟塘中学视察工作
  • 江西鹰潭市余江区教育体育局召开秋季开学工作
  • 江西修水县与平江县签订森林防灭火联防联控协
当前位置: 主页 > 瞭望论坛 >

​牢牢把握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时间:2023-11-08 13:49来源:本网讯 作者: 点击: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时代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其中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是我们推进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要求。 中华民族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时代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其中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是我们推进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要求。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文化基础和精神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时代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其中“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是我们推进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要求。这“三大原则”为立足于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坚定文化自信:为新时代文化建设强底蕴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坚定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信才能自强。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

以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自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持走自己的路。”坚定文化自信就需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即从中华文明史、近代中国的苦难辉煌史、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奋斗史中,去感知、体悟薪火相传的中国人民伟大民族精神。只有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自信及认同,才能不断巩固文化主体性;才能增强自身文化的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实现文化上的独立自主,走向文化自强。以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文化营养和文化智慧,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认同,才能自主、自觉、主动担负起新的文化发展使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以坚定文化自信激发民族复兴的深层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近代史上的1000多个不平等的条约、契约、协约和合约似枷锁镣铐,却没有使中国退缩,从未中断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就是其坚强有力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将14亿中国人民凝聚在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文化实践,把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中,“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为民族复兴立根铸魂,不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二、秉持开放包容: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激活力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

秉持开放包容的胸怀,构建“和而不同”的文化形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深化交流互鉴,以包容的胸怀构建和而不同的精神家园,用欣赏、互学、互鉴的态度对待多种文化”。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迭代升级的时期。中国在新时代文化建设中既要坚持自信自强的传统文明,又要秉持开放包容。在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和营养进而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互鉴并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这一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美美与共”。同时,作为一个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现代化国家,可以不通过剥削殖民地完成工业化;可以不通过称霸和酷烈的战争而和平崛起;没有内部的撕裂就能实现共同富裕的中国“智慧和方案”也彰显出中国文化和发展的“不同”。“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不断促进世界多元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交流互鉴、相知相融的文化形态。

让开放包容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支撑。在近日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10年前,习近平当选国家主席后的首次出访俄罗斯期间,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之后又相继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等,为不同文明对话沟通提出方案并搭建平台。回应了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普遍诉求,给出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的共同奋斗方向,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供了时代坐标。向世界充分展示了中国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诚愿望。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的文化建设将以更加开放、包容的胸怀和姿态拥抱世界文明。与各国携手并进,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绘就人类社会现代化新图景,谱写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篇章。

三、坚持守正创新: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把方向

守正创新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基因,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正”,“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之“新”。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故步自封的“教条主义”,而是“常学常新、常用常新”与时俱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毛泽东同志指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邓小平同志强调:“既不能丢老祖宗又要敢于讲新话”。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23年10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也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明路径方向,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守”中华优秀传统之“正”,“创”人类文明形态之“新”。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守住“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中华文明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为中国式现代化增添深厚文化底蕴;并“为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创”人类文明形态之“新”,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明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提供有力理论支撑。

(本文系“2023年广西马基地人才培养工程精品项目‘担负起新时代文化使命的三个维度’”阶段性研究成果1;作者系中共柳州市委党校史党建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  齐自琨)

(责任编辑:朱林)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