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举措绘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新篇章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进村庄、入企业、察生态、探民生,就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保障和改善民生、搞好民族团结进步等问题进行调研,对推进全面乡村振兴、推动广西绿色发展、加强广西民族团结作出了系列重要指示,为新时代壮美广西发展建设指明了方向。两年多来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坚持以工业化理念、产业化思维,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闯出了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中,推动广西全域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筑牢祖国南疆的生态安全屏障;多举措把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增进民生福祉双融合、双促进,开启各民族共同富裕新征程,凝聚起广西各族人民奋力推进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的强大合力。
由于种种原因,广西仍属于经济社会后发展地区,区域发展不平衡和城乡差距问题比较突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任务比较艰巨;生态环境基础建设仍然薄弱,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难度较大;广西是边疆民族地区,钦州、防城港、崇左、百色四个市的边境线长达1020多公里,民族团结巩固和强边固防的压力比较大。与此同时,广西是我国南方重要生态屏障,是我国民族边疆地区,承担着维护生态安全和祖国边疆地区安稳的双重重责。这要求我们不断加大筑牢南方生态安全屏障和祖国边疆安稳屏障力度。因此,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重要指示精神同广西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落地落实。
一、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扎实推进全面乡村振兴建设,为全面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第一,通过精准把握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的新内涵要求、聚焦聚力完成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的底线任务、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等四项举措推动新时代广西“三农”工作发展。
第二,牢牢把握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结合广西实际,对标对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要求,从全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等九个方面精准把握新时代广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
第三,从持续聚焦“四好农村路”建设(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推动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抓好数字乡村建设工作等五个方面巩固拓展交通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工作。
第四,全力构建“10+3+N”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即做强粮油、糖蔗、水果、茶叶、生态林等十大特色产业集群,做优现代种业、设施农业、数字农业三大农业支撑产业,做精N个亮点特色产业),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开辟广西乡村产业发展新路径。
第五,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精神,结合广西实际从抓好稳定就业增收、经营增效提升、财产收入挖潜、转移收入拓展等四个方面,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第六,以数字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同时充分利用电商平台以及各类自媒体平台,形成最大的乡村振兴带动力。
第七,区直各部门合力促进广西乡村振兴。比如,自治区自然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农业农村厅等合力打造具有桂风壮韵宜居乡村;自治区教育厅、民政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卫生健康委等合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自治区发改委、商务厅、外事办等合力促进边境特色产业发展。
第八,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的重要指示精神同广西各地区域优势结合起来,推进乡村振兴阔步前行。
第九,以法治护航推进全面乡村振兴建设。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推进乡村振兴、推进农村法治建设;结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新要求,优化乡村法治教育和法律服务。
第十,总结提炼已有的好经验好做法,助推全面乡村振兴建设。比如参照广西农垦集团的经验做法,充分利用电商平台畅通广西农产品走向全国的渠道;借鉴灵山荔枝速运服务的经验和做法,不断往农产品产地下沉布局服务网络助推乡村振兴;借鉴横州市、玉州区、柳南区等地经验做法,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助推乡村振兴。
二、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中,推动广西全域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迈向新台阶,筑牢祖国南疆的生态安全屏障。
首先,要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方面以创新理念推动绿色发展、以大健康理念推动绿色发展、以大民生理念推动绿色发展、以底色理念推动绿色发展、以绿色低碳理念推动绿色发展等五大发展思路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另一方面以进一步推进绿色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城市“含绿量”、进一步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等举措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其次,打好生态环境保卫战和攻坚战,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要回应群众生态环境关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大力推行污染物排放许可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的同时,健全环保信用评价等制度。要健全举报、听证、舆论和公众监督等制度,让每个人都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参与者、建设者、监督者。
再次,把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与建立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有机结合起来。一要聚焦减污降碳、污水垃圾处置、自然保护地监管、采石采矿等共性问题的持续抓好整改。二要在整改中,采取把工作步调统一起来、把资金投向统一起来、把技术支撑统一起来、把奖惩机制统一起来的“四统一”举措,全力推进其他问题整改进度。三要不断完善生态治理体制机制,落实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探索绿色金融发展机制。
再其次,总结提炼已有的好经验好做法,助推绿色发展。一方面要持续抓实抓细抓好河湖长制各项工作,持续深化央地合作,共同建设广西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区;另一方面借鉴推广已有可复制的经验做法。比如农发行广西分行打造的“绿色银行”,加快绿色金融转型;南宁市实施建成的区内河流域治理,全面消除黑臭水体;田林县创建的南盘江清洁能源产业示范带,为乡村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力。
最后,聚焦“两个确立”,加强政治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环保铁军广西队伍。
三、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汇聚起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奋力开创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新局面。
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全区民族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不断完善民族工作体制机制,强化各级党委主体责任;持续加强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推动各项工作抓细抓实。
以扎实的举措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持续提升“壮族三月三”等特色品牌影响力,夯实思想文化基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夯实物质基础;多举措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夯实社会基础;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夯实法治基础。
厚植新时代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社会氛围。一方面充分发挥党政干部的引领作用,艺术名家作品的渲染作用,工青妇的宣传服务优势;另一方面通过寻找“最美家庭”、民族团结进家庭等活动,促进各族群众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
多举措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建立促进各民族群众跨区域创业就业合作机制,促进各族群众跨区域双向流动;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推动各民族全方位嵌入;坚持民族地区与散居地区、城市与农村、机关事业单位与社会各行各业的“三个并重”举措,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多举措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宣教工作格局;持续打造“壮族三月三”“刘三姐”等民族特色文化品牌;调整完善差别化支持政策,稳步推进各族人民共同富裕;推动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多举措持续推进“民族团结模范长廊”建设。把红色文化资源与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结合起来;增进“五个认同”,筑牢文化安全屏障;推进示范创建,营造民族团结氛围;发展特色产业,打造沿边经济带;提升抵边村屯,引导人口置业定居;共同守边护边,巩固南疆钢铁长城。
总结提炼已有的好经验好做法,助推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借鉴南宁市建立有重大疾病、有重信重访、有生产生活困难等“六必访”制度,扎实做好新时代城市民族工作;借鉴桂林市“以服务促管理、以真情促融合”的工作思路,全面开展一站式服务管理;借鉴贵港市建立各民族居民需求的“问题清单”,推行民族团结工作精细化管理;借鉴靖西市龙邦镇护龙村常态化开展的“爱国旗护界碑”主题教育,守好祖国南大门。
【本文系中共广西区委党校2022年决策咨询课题“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落地落实情况调查”(2022ZX004)研究成果】
(作者系中共广西区委党校马基地办主任、研究员)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任编辑:朱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