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与现代城市发展理念的冲突日益增长。如何利用民俗文化扮靓城市,探索传统节日的新过法,寻求社会发展共识与人民群众精神需求之间的平衡,已成为城市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清明节前夕,沈阳市以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品质,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配合全市文明祭扫活动,开展重点场所预防性消毒专项行动、垃圾杂物大扫除行动。以新气象带起新风尚,以“清明”构筑起清新的生态环境。 探索创新,打造城市样板 清明节期间,沈阳市在疫情胶着的情况下,在充分尊重民俗习惯和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将清明祭扫与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开展了“文明祭祀”活动,也是科学、创新管理模式的有益尝试。 沈阳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清明节前开展的重点场所预防性消毒专项行动、垃圾杂物大扫除行动,对10类重点场所开展预防性消毒专项行动,建立“条抓块保,单位、个人全员参与”的预防性消毒工作机制,压实疫情防控“四方责任”。垃圾杂物大扫除行动重点实施“清除积存垃圾、清除露天垃圾、清除堆积杂物、清除废弃物品”四清行动,实现了“大扫除、清杂物、洁环境、阻疫情”的工作目标。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成果,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不断探索新风俗,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此前,在2022年元旦和春节期间,沈阳市开展了以“迎春纳福中国红、万盏红灯映沈城”为主题的节日氛围营造工作。在城区内106条街路、53个公园广场、89处交通枢纽、3个窗口地区、4000余个住宅小区、85个地铁站口等重点地区悬挂红灯笼、中国结7万余个,形成了“街路红色成线、区域红色连片”的浓郁节日氛围。这是民俗创新的大胆探索,也是树立文化新风尚的重要机遇。
浑南中路过街天桥的红灯笼装饰 走进群众,聚焦民心民意 沈阳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充分利用倡议书、公开信,广泛了解民情、征集民意,号召全民参与支持各项活动。实践证明,倡议书、公开信,已成为联结广大民众与城市治理者的有益桥梁,成为聚焦民心的有效手段。 2022年是沈阳市实行禁售禁放鞭炮政策后的第一个春节,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冬季城市环境和空气质量,沈阳市明确在2021年12月20日至2022年4月30日期间,全市行政区域内禁止销售和燃放烟花爆竹。但在铁腕治霾的背后,城市管理者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2021年12月22日,沈阳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联合沈阳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通过媒体广泛刊发《全城人民齐动手、干干净净迎新年——致全体市民的公开信》,号召全体市民齐动手,积极配合各类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文明出行、文明经营、文明生活,同时鼓励沿街商户在商铺门前悬挂灯笼、中国结,在门前三包区域设置吉祥物、小景观。 正是这样一封公开信,将全体市民紧紧凝聚在一起,为城市装扮,让“中国红”红透沈城。
崇山东路满天星与红灯笼的完美融合 沈阳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本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在大街小巷悬挂红灯笼、中国结,给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城的盛京大地披红挂彩,烘托出浓厚的节日氛围,寓意着沈城百姓新的一年阖家团圆、事业兴旺、红红火火。 2021年沈阳的特大暴雪后,沈阳市发布“以雪为令、边下边扫”的倡议书,社会各界力量立即响应号召,行动起来,纷纷参与到除雪工作中,共同向全国人民展现了“沈阳速度”。
循环利用,建节能环保城市 3月初,随着青年大街上最后一批红灯笼的摘除,沈阳市节日氛围营造工作正式告一段落。据悉,今年的春节亮化设施首次实现从元旦至正月底持续运行。沈阳市区的黄河大街、陵东街等7条街路、5座高架桥、8座公铁桥、11座过街天桥,共计摘除大型灯笼1880套、小型灯笼3650套。摘除后的灯笼经过清洗,采用悬挂方式存放,确保灯笼功能完好,可循环使用。 沈阳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向记者表示,今年装扮街头的亮化灯饰,基本都是对往年基础素材和构件进行了循环组合利用。“满天星”、“环状灯饰”、“流星雨”等LED灯饰,均会在拆除后小心保存,以便多次使用。在降低投入成本的同时营造出了喜庆的节日氛围,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
工作人员小心保管红灯笼,以便循环再利用 伴随城市化进程,国内城市规模逐渐扩张,科学创新的城市管理理念显得尤为迫切。沈阳的“新风尚”清明节和“中国红”节日氛围营造工作是沈阳市新民俗探索的开端,为未来的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提供了可复制模板。期待在新民俗的探索中,沈阳会交出更加亮眼的“成绩单”。 (责任编辑:朱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