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小荣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许鹏航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5月31日,《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文章指出,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 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大优势,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相较于西方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现代化,体现了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历史与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现代化道路,是前景光明、繁荣兴盛的道路,只有坚持和加强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领导,才能不断拓展和深化中国式现代化。 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应牢牢把握正确方向,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新中国成立以来,现代化建设始终是一以贯之的主题,是中国发展的一条主线,从“四个现代化”到“两步走”再到“三步走”战略,中国共产党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逐渐开创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前进道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证明,中国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根本保证,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正确方向,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应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激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遇到的阻力与困难越来越多,中国要继续前进,就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将改革进行到底。 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先后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加入世贸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从单一的公有制到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系列改革开放的举措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为中国带来了新气象。 2013年,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部署与总动员,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未来走向,开创了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 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始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本质上就是为了国家更加富强,为人民谋福祉,为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 人民群众是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的主体力量,有着无尽的智慧。中国无论是谋划发展,还是推动改革,所依靠的都是人民群众。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每一次经验的创造积累,每一个新事物的产生发展,都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与智慧。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只有紧紧依靠人民,汇聚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向前发展。 (编审:高霈宁 郭素萍 张艳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