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消息: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胡正跃近日接受记者采访,全面阐述中国的亚洲外交政策。答问全文如下:
问:今年以来,亚洲形势倍受关注。您作为外交部主管亚洲事务的部长助理,如何评价当前亚洲形势? 答: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大背景下,亚洲经济政治格局在出现新变化。总的看,谋和平、维稳定、求合作、促发展是亚洲形势的主流。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相互尊重、睦邻友好、求同存异、和谐相处,依然是亚洲国家关系最基本和最重要特征。亚洲整体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保持强劲发展势头,为世界经济复苏做出重要贡献。坚持新安全观,排除外来干扰,和平解决国与国争端,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仍然是绝大多数国家的政策取向。亚洲国家间人文交流日益广泛和深入,不同文明文化在对话交流中相互促进,和谐交融。亚洲国家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协调,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 我们坚信,只要亚洲国家坚持走适合各自国情发展道路,坚持推进区域合作,坚持顺应变革、开放、包容的时代潮流,坚持正确的方向和行之有效的原则,亚洲国家必然将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命运,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问:现在国际上出现了一些涉及中国与亚洲一些邻国关系的评论,有些人甚至称中国同若干邻国关系紧张,一些亚洲邻国对中国感到担忧。当前中国同邻国关系究竟怎样?您可否作一介绍和评价。 中国同亚洲邻国的关系确实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这个变化的主要特征就是睦邻互信,互利合作。人们常讲,事实胜于雄辩。我们还是让事实来说话: 今年,中国同亚洲邻国的高层交往继续保持频繁和活跃的局面。中国同几乎所有亚洲国家都实现了高层互访和交流,如果算上中国主要国家领导人出席的重要地区多边会议,这些高层交往活动超过60起。中国外长同亚洲邻国外长的互访也近20起。 今年,中国同印度、印尼、越南、缅甸等邻国分别以“友好年”为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热烈庆祝双方建交60周年。吴邦国委员长即将对印尼的访问,将把两国战略伙伴关系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中印关系继续保持全面快速发展势头。中国与亚洲邻国的传统友谊、睦邻互信、互利合作和世代友好更加深入人心。 今年,中国同东盟关系继往开来。在刚刚结束的第13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和东盟各国领导人充分肯定《落实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行动计划》(2005--2010),一致认为中国同东盟关系是最务实、最丰富、最全面、最具活力和最有成效的战略关系,一致同意继续以和平发展为主题,以友好合作为主线,更加重视经济可持续发展,更加重视全方位的互联互通,更加重视社会和人文交流,更加重视东亚的一体化建设,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共同落实好第二个五年行动计划(2010--2015),进一步造福于各自国家人民,进一步为亚洲和平、稳定、发展、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至于中国与某些邻国在一些问题上存在的分歧或争端,中方一贯主张以事实为基础,根据国际关系基本准则,通过对话磋商予以妥善处理和解决。 我要指出,今年无论在双边交往中,还是在区域多边会议上,亚洲国家都表达了这样的信息:中国综合国力和影响力的快速上升,为促进亚洲和平繁荣、推动世界经济增长、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亚洲邻国同中国的新型伙伴关系经受住了时间和国际风云变幻考验;加强同中国的睦邻友好与合作是它们坚定不移的政策,这对促进亚洲各国发展以及地区和平、稳定、繁荣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总之,中国同周边亚洲邻国关系在发展,在进步,这是任何人也不能改变的事实。 问: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持续发酵,国际经济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您认为中国同亚洲国家在拉动亚洲和世界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什么作用? 答:在不久前越南河内举行的东盟—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上,韩国总统李明博和东盟一些国家领导人说,危机孕育机遇。每次危机和挑战,无论是亚洲金融危机,还是国际金融危机,都让亚洲国家更加强大和团结,都推动东亚合作迈上新台阶,都促进了地区和世界繁荣。的确如此。 2008年10月,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初,东亚国家领导人就在北京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期间举行早餐会,就抵御各种风险,保持亚洲和世界经济稳定、金融稳定、资本市场稳定和社会生活稳定交换意见,达成8项重要共识。 两年来,亚洲国家弘扬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优良传统,在根据本国国情出台刺激经济政策措施的同时,加强团结协作,积极推进区域合作,为亚洲率先回升向好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使东亚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贸易方面,今年1至9月,中国与亚洲国家贸易总额超过6400亿美元,同比增长38%,中国从亚洲国家进口3613亿美元,同比增长44%。中国对亚洲国家贸易逆差达796亿美元,其中,对韩国、日本和东盟贸易逆差分别为522亿、414亿和122亿美元。中国继续是亚洲国家第一大出口市场。中方加大了对孟加拉、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南亚国家援助力度,向孟、阿70%出口中国商品提供关税优惠待遇,缓解贸易不平衡。 自贸区建设方面,今年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的“元年”。作为目前发展中国家之间最大的自贸区,中国—东盟自贸区使双方资金、资源、技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效率显著提高,为扩大贸易和投资合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据中方统计,今年1-9月,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达2113.1亿美元,同比增长43.7%。今年双方贸易额有望创造历史最高水平。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还在积极推进东亚自贸区建设,中日韩三国确立了2012年完成三国自贸区官产学联合研究的目标。我们还同东亚国家一道,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最大程度地减轻国际金融危机冲击。 投资方面,中国政府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扩大对亚洲国家的投资规模,提升投资水平。据中方统计,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对亚洲国家非金融类投资同比增长102%,亚洲成为中国设立境外企业最为集中的地区。此外,截至2009年底,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存量达96亿美元,其中一半以上是2008年以来实现的,投资领域已经从传统的矿业、建筑业拓展到能源、制造业、商务服务业。 基础设施建设及互联互通方面,中国积极支持“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致力于同东亚国家一起,共同推动本地区公路、铁路、航道、港口等建设,加强对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和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AMBDC)等机制的参与和合作。 财金合作方面,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东盟—中日韩(10+3)财金合作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我们不仅维护了东亚金融稳定,而且实现了清迈倡议的多边化,建成了1200亿美元的区域外汇储备库和7亿美元的区域信用担保和投资基金。中方同马来西亚、印尼、韩国签订总额3600亿人民币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中日韩三国决定尽快签署中日韩投资协议。目前,中国同其他东亚国家在共同努力,增强清迈倡议的有效性,加强宏观经济政策交流与协调,推进亚洲债券市场建设,共同探讨促进本地区债券跨境交易和结算,加强债券市场发展能力建设,并就深化东亚财金合作开展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 科技、能源、环保等领域合作方面,中日两国正在积极推进“中日唐山生态工业园区”项目合作,中新(加坡)两国在携手建设“中新生态城”示范项目。中日韩三国在认真落实《加强科技与创新合作联合声明》,推动三国研究机构、大学和企业围绕节能环保、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重点领域,在技术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创新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合作。 此外,中国还向遇到自然灾害的亚洲国家伸出援手。巴基斯坦遭受历史罕见特大洪灾,中国政府向巴提供约2.5亿美元救灾援助。印尼发生地震海啸和火山喷发后,胡锦涛主席第一时间向印尼总统苏希洛致电慰问,中国政府和红十字会分别向印尼提供50万和3万美元现汇援助。中国积极参与巴基斯坦灾后重建,阿富汗、斯里兰卡战后重建,表达中国人民友好之情。 发展是我们与亚洲国家面临共同的任务,是我们与亚洲国家最大的关切。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还远未结束,亚洲经济发展还面临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坚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同亚洲国家和衷共济,相互扶助,共同推动亚洲经济的复苏和发展。 问:最近一段时期,中国周边热点问题比较突出。作为本地区的一个大国,中国在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答: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错综复杂,传统与非传统安全挑战交织。中国主张本地区摈弃以结盟、实力、威慑、强权为特征的旧有安全理念和安全逻辑,承认、尊重并超越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水平的差异,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中国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中国积极致力于在热点问题上发挥建设性作用,致力于通过友好谈判和平解决领土、领海和海洋权益争端。 当前,南海地区形势总体稳定,但也存在一些干扰因素。维护南海和平稳定,不将南海争议扩大化、复杂化、国际化,避免在本地区制造矛盾和紧张,符合中国和本地区国家的共同利益。我们主张由直接当事方通过双边谈判和平解决南海争议,在争议解决之前,可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我们愿与有关各方共同推动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增进互信,促进合作。南海争议的当事国之间就和平解决争议达成过一系列重要共识,它们对话协商的渠道也是畅通的,完全有智慧、有能力依靠自身的力量解决自己的问题。一些南海争议国也认为,域外势力不应介入南海争议。 作为世界最繁忙的国际海运航道之一,南海的航行自由安全从未因为南海争议受到影响,从来就不是一个问题。中国高度重视南海航行自由与安全,一贯坚持南海航行自由应该得到保障,并将继续积极参与地区海上安全合作。 作为朝鲜半岛近邻,我们一向高度关注半岛局势发展,始终致力于推动有关各方相向而行,改善相互关系,维护东北亚和平与稳定。近一段时间,一度紧张的半岛局势呈现缓和迹象。各方围绕重启六方会谈等问题进行有益的接触和探讨,均表示愿早日重启六方会谈,努力改善相互关系,继续推进半岛无核化进程。我们对此表示欢迎。 我们认为,通过六方会谈实现半岛无核化,平衡解决各方关切,建立东北亚和平安全机制,可以从根本上减少本地区的矛盾和纠纷,有助于实现半岛和东北亚的持久和平。我们方愿继续同有关各方和国际社会一道,为实现半岛无核化、维护半岛和东北亚的和平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 问、中国与周边国家地理相邻,人缘相亲,文化相近,请问近年来中国在促进同亚洲国家社会人文交流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成果? 答:中国与亚洲国家地理上相邻近,历史文化渊源深厚,与一些国家更是文脉相通,文化相近,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开展社会人文交流合作提供了“天时、地利、人和”的良好基础。中国倡导开放兼容的文明观,主张在充分尊重各国的文化传统、社会制度、发展道路的基础上,大力推动同亚洲不同文化背景和政治制度国家间的社会人文交流,以不断增进中国与周边国家人民之间的了解、友谊和互信,巩固中国与周边国家友好关系的社会基础。 近年来,中国与周边国家人文交流空前活跃,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内容愈加丰富,规模持续扩大。我们与亚洲国家人员往来日益密切。2009年,仅东北亚、东南亚、南亚国家出入中国边境人数就达到2168.98万人。在中国内地公民出境十大目的地中,亚洲国家成为其除中国港澳地区外的首选。今年来华参观上海世博会的外国游客中,日本和韩国人数位居前两名。 2009年,亚洲国家来华留学人数超过16万,来华留学生人数居前十位的国家中有8个在周边。我们高度重视加强同亚洲国家间青年互访交流,已同日本、印度、越南、蒙古、巴基斯坦等国建立年度青年交流机制。 我们在亚洲建立了100多所孔子学院和孔子学堂,已经在韩国、日本、蒙古等国家设立中国文化中心。“欢乐春节”、“中泰一家亲”、“亚洲艺术节”等对外文化交流品牌在周边国家日益受到各国政府和民众的欢迎。 我们重视与亚洲国家新闻媒体间交流与合作,举办新闻部长会议、广电高层论坛等机制性活动,鼓励双方媒体互访交流,提高相互报道力度,增进相互了解。 中国政府还积极为亚洲发展中国家培训各类人才,近几年来仅在亚洲区域合作专项资金、中国-东盟合作基金和部分援外资金的资助下就已累计为东盟十个国家培训的14000多名专门人才,涵盖经贸、电信、农业、金融等10多个领域。 巩固邦交的根本在互信,睦邻友好的基础在民众。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同周边国家共同努力,加强在文化、旅游、教育、青年等领域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深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夯实睦邻友好大局的人文基础。 问、当前,亚洲保持整体上升态势,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对重大国际问题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增加。请问,中国同亚洲国家在重大全球性问题上是如何开展协调合作的? 答:当前,国际体系改革、气候变化、能源和粮食安全、可持续发展等重大全球性问题持续升温,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的双多边合作十分活跃,成为国际合作新的增长点与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随着中国、印度、印尼等亚洲新兴发展中国家地位提升,亚洲国家在全球性问题上的立场和主张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中国同很多亚洲国家处境相似,立场相近,根本利益一致,就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开展了多方面协调合作。 我们主动同韩国、印度、印尼等其他亚洲二十国成员协调立场,共同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增加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治理机制中的制度性权力,积极支持韩国举办首尔峰会。我们同印度建立了应对气候变化伙伴关系,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加强对话和合作,共同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权益。我们同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开辟了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等新的合作领域,已建立中新天津生态城,与日韩探讨建设中日韩循环示范基地。我们与东盟国家加强农业和粮食生产合作,确保粮食安全,大力推动农村发展。我们还积极同一些亚洲国家建立了能源合作论坛等机制,探讨能源安全、加强能效、开发新能源技术等合作。 全球性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球共同努力,中国将继续加强同亚洲国家的相互协调与合作,共同努力推动全球性问题的解决,造福全人类,同时也维护和促进亚洲国家的共同利益。 (责任编辑:朱 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