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有史学价值的廉政文化研究力作
——评《探源廉政文化:于成龙在罗城》
由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于成龙廉政文化研究课题组编写的《探源廉政文化:于成龙在罗城》一书近期由东方出版社出版。作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成立40周年的献礼之作,该书在学术上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首先,立足文本,用文献说话。于成龙虽然在我国历史上享有大名,但是相对集中和翔实的文献材料并不充分。特别是有关于成龙在其初仕之地罗城的相关文献,则更为稀少。相关记载除了正史简略记录之外,只在《罗城志》《广西通志》等地方志中得见一鳞片爪,且史事互相因袭。而有关于成龙在罗城的施政纲领、他的实际生活状况、他面对理想与现实巨大落差时的真实心境的相关记载,从现存的这些文献中并不能得到充分体现。而这些内容恰好是今天了解一代廉臣于成龙发迹、成长的关键。为此,该书课题组花大力气搜集文献,除翻阅正史记录外,还考察了大量的笔记、小说、书信、诗文和同时代人的相关记录,力求反映出一个立体的、有血肉的清官形象,为当下廉政文化建设提供富有正能量的历史素材。
其次,立足大历史背景,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考察问题。该书在研究于成龙这个历史人物的同时,注意将其置于大的历史背景中予以考察,而不是孤立地就事论事。于成龙以一介书生入仕罗城,除了最初因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而受到打击外,振作后,处理全县大小事务得心应手,全然不像一个刚入仕的新人,跟熟谙公务案牍的胥吏无异。陡然孤立地审视这些史料,不免令人怀疑史料的真实性。但是,如果结合他生活的时代背景来考察,相关疑惑则涣然冰释。为此,该书写作研究人员专门考察了明末清初于成龙居山西期间形势、清初于成龙赴任广西前夕形势及明末清初士人心态。这些背景的研究,使于成龙清廉品行的进一步成型得到了清晰地反映。
再次,立足罗城,面向全国完整描述于成龙的清廉形象。该书在详细描绘于成龙在罗城如何克服困难,扣好了“第一粒扣子”,打下了坚实的为政基础上,还进一步对他走向全国,在更大的舞台上,面对更为复杂的问题时,如何从容应对,永葆清廉本色作出了详细地考证和叙述,为一代廉臣于成龙的完整形象补充了翔实的史料,也为今天领导干部从事廉政学习教育树立了学习的典范。
最后,阐述清廉内涵,端正认识。该书还详细阐释了什么是清廉,对比分析了什么是清官、什么是循吏,从而丰富了廉政文化的深刻内涵,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端正认识的作用。
也正是由于该书具有上述的特点,才使得其时代价值不仅仅局限在一部献礼之作上,而且为当前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了鲜明的案例和有力的历史文化支撑。当然,由时间、精力及拥有资料的局限,该书课题组对于文献的搜集和梳理也必然存在疏漏之处,使得相关研究还有拓展的空间,这也正好成为今后研究的开始。(刘绍卫)
来源:河池日报
(责任编辑:朱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