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屏了解时事,看到新华社客户端近日的发稿《宁夏闽宁镇:清洁供暖让移民群众乐享“绿色冬暖”》。内容大致是,闽宁协作20多年来,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从“干沙滩”变成“金沙滩”,成为东西部协作的光辉典范。记者的名字也很有意思,叫许晋豫,写的是闽宁,名字是晋豫,一下子就囊括了四个省。 这让我想起关于闽宁镇的点点滴滴。关于闽宁镇,如今就像是宁夏的名片。我觉得应该为它写点什么,让更多的人知道它、熟悉它,或许还能为它的建设发展添砖加瓦。我最初知道“闽宁”这个名字,还是在2000年初,那时不叫“闽宁镇”,而是叫“闽宁村”。闽宁村是怎么来的呢?1997年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宁夏调研东西协作对口帮扶工作,被西海固的贫困所震撼,提议将西海固不宜生存地方的贫困群众搬迁到银川河套平原待开发荒漠地,建设新家园,并亲自命名“闽宁村”。闽代表福建,宁代表宁夏,同样是村,但此村非彼村,从成立那一天起,有着独特背景的闽宁村,其命运就注定是不平凡的。 很多人会以为是先成立了闽宁村,然后才开始组织移民,其实移民工作从1990年10月就开始了,还建立了玉泉营、玉海经济开发区。当时的移民主要是西海固的老百姓,西海固是宁夏南部山区的代称,主要包括固原市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彭阳县、泾源县,以及中卫市海原县和吴忠市盐池县、红寺堡区、同心县的部分地区,共涉及9个县区。为什么要移民?西海固地区曾在1972年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自然条件非常恶劣,主要是没有水,老百姓过着“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的生活,与“天下黄河富宁夏”的说法无法联系起来。 2001年12月,闽宁镇成立,闽宁镇在闽宁村的基础上并入玉海经济技术开发区。闽宁镇辖一个社区、六个行政村,分别是福宁社区、福宁村、木兰村、武河村、园艺村、玉海村、原隆村。现在的移民可不仅限于西海固地区了,还包括新疆、甘肃、青海、陕西,一些中东部省份也有移民进入,现在移民已经从最初的解决生存问题,转变为提升质量问题了,那些头脑灵活的吃透了政策、嗅到了商机,自然就跟进入驻了。闽宁镇现在常住人口六万多人,福宁村是最大的村,有村民一万多人,闽宁镇的书记高配,级别为副县,前途一片光明,福宁村的书记叫王虎荣,是一位复员战士,巧合的是我们都是原二十一集团军走出来的。他的身上满是“先进”“代表”等各种荣誉,能在这样的村当“扛把子”,能力素质自然不可小觑,他以调侃的口吻给我说:“首长,抓建、迎检,两手都要抓、都要硬!”我以特有的微笑回应他,表示我完全理解。 那我是怎么和闽宁村相识的呢?它的西边就是军内大名鼎鼎的青铜峡合同战术训练基地。我觉得,这个名字实际上是不准确的,基地的主体在银川市,如果叫银川合同战术训练基地就准确了。之所以叫青铜峡合同战术训练基地,是因为基地是在原兰州军区青铜峡炮兵靶场旧址建设而成的。我在作训部门工作,每年都要到基地来,少则一、两个月,多则三、四个月,基地和它仅有一路(过去是201省道,现在是110国道)之隔,偶尔也会进村散个步、撸个串。那时,我常想,基础条件这么差,能发展起来吗?就是能发展起来也是猴年马月了。 二十七年弹指一挥间,闽宁镇真的是“换了人间”。通过对口帮扶,闽宁镇实现从传统小农生产向集约化、高效化现代农业转型,目前闽宁镇引进各类企业80多家,培育形成了特色种植、特色养殖、光伏产业、文化旅游、商贸物流五大支柱产业,形成了两个特色产业园以及建材、包装食品加工等特色企业。截止到2020年底,闽宁镇六个行政村全部脱贫出列,村集体经济收入累计超过600万元,全镇移民人均可支配纯收入由搬迁之初的500元跃升到2023年的17882元,增长了33倍,从“赤贫”走向全面小康。我在“闽宁新貌展示中心”边听解说边看资料,为闽宁镇取得的不可思议的惊人成就感到震撼,也为党无与伦比的超强组织能力感到自豪。 我和虎荣都很忙,时间有限,就选择了重点看特色种植里的葡萄种植。闽宁镇的葡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7.5万亩,品种包括马慧兰、赤霞珠、蛇龙珠等十几种,望着一望无际的郁郁葱葱的葡萄园,我的内心升腾起一种强烈的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虎荣告诉我,特色种植的路也不是一帆风顺,开始都不知道种什么好,就不断地尝试,他们先后种过药材、黑枸杞、玫瑰、红枣儿,最终确定了种植葡萄。贺兰山东麓位于北纬37度至39度,日照充足,热量和矿物质丰富,土壤透气性好,昼夜温差大、降水量少,是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从不了解到深化认识,需要一个艰难的探索过程。葡萄种植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比如,现在闽宁镇现在有13家酒庄,这些酒庄的运营进一步推动了农民增收和就业。是因为看到了希望,我们才去坚持吗?不,正是因为我们不断坚持,才最终看到了希望。 付出必有收获。闽宁镇获得的殊荣很多,尤其是在2021年举行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闽宁镇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电视剧《山海情》讲述的就是闽宁镇的建设历程,该剧以20多种语言版本在科摩罗、中国香港、北美、东南亚、阿拉伯、非洲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热播。我抽出时间专门到几个主要拍摄场景看了看,以此表达我对演职人员的致敬,以及对闽宁镇人民的致敬!对了,我还专门点了一盘“双孢菇炒肉片”,“菌草种蘑菇(双孢菇)”不仅在剧情中存在,在现实生活中也真实存在,它是闽宁协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虎荣让我想起了其他很多好战友,他们也都投入到乡村脱贫、振兴的帮扶事业之中,让我很受触动。是啊,经过部队这座熔炉淬炼过的军人,其素质是过硬的,首当其冲是思想过硬,组织叫干啥就干啥,不挑肥减瘦,不拈轻怕重。部队军事是学出来的,农村经济也是学出来的,不会就学,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坚定的主观意愿加上成熟的客观条件,哪有干不成的事?我和战友们交流,大家都有一个共识,革命战争年月,我党我军的很多优良作风,比如理论联系实际、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批评和自我批评……新时代更要坚持好,为国家和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 2020年底、2021年初的当代中国,无疑是一个时间节点。之前,我们称之为“脱贫攻坚”;之后,我们称之为“乡村振兴”。这是因为,2021年2月21日,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出炉,主题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京隆重举行,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3月9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致函祝贺中国脱贫攻坚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4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 有位北京教授曾经讲过,真正发达的国家,会不计成本地做三种付出,是哪三种付出呢?第一是为弱者付出,第二是为细节付出,第三是为未来付出。我以为,他的表述中,将“发达”改为“希望”是否更为准确呢?我们的国家不正是如此吗?实事求是地讲,我们的党、我们的政府是真正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关注弱者、重视细节、瞄准未来这三个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且卓有成效。我相信,以闽宁镇为代表的中国诸多消除贫困的鲜活事例,在某种程度上也唤醒了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受压迫的贫困人民。从这个角度讲,这是中国对人类文明进步的重大贡献! 啊,新时代——新蓝图——新发展。 (作者:高建成,祖籍河北保定定州,出生成长于新疆哈密伊州,曾为陆军上校。现为某集团研究所专家,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责任编辑:朱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