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党员是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对做好新时代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作出部署。新时代背景下,各级党组织要循着《意见》指引,不断让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有新招、施实策、接地气,推动流动党员“离家离乡不离党、流进流出不流失、有学有为更有情”。 细“望”人员动向,靶向定位牵“风筝”,确保流动党员“流而有数” 。充分明晰其动向情况是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必要前提,他们常因工作实际、生活需求等原因频繁流动,容易出现“风筝断线、抓线不紧”的管理游离状态。各级党组织要走进院坝、小区、企业等开展全方位、拉网式摸排,将流动党员动向信息的实时追踪与动态更新深度融合,避免出现“口袋党员”。还应加强与民生部门的沟通协作,常态化展开流动党员“三找”行动(党组织找党员、会同部门找党员、联系党员找党员),打破信息壁垒,实现资源共享,确保流动党员动向信息实时掌握、不漏一人。 勤“闻”理论真味,精益求精烹“高汤”,确保流动党员“流而有学” 。流动党员长期远离原党组织,容易出现在理论学习上“饿肚子”的现象。各级党组织要学会突破时空限制,深入贯通“理论学习教育线”,持续不断地为流动党员“充电蓄能”。一方面要提供“指尖上”的学习计划,依托共产党员网、学习强国等平台资源,对人定时发送近期重要会议精神、党风廉政教育等学习内容,持续为流动党员配送“思想套餐”。另一方面也要抓牢“脚掌下”的实践转化,用好集中返乡节点,组织流动党员走进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红色阵地等,让他们在脚踏实地中强筋壮骨,为谋划更优发展夯实基础。 巧“问”作用发挥,跨域履职亮“旗帜”,确保流动党员“流而有为” 。流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发挥关乎着为民服务全局,这是流动党员管理的“价值体现”。各级党组织要优化流动党员履职方式的“便利性”和“互动性”,从而提升为民服务的“参与度”和“归属感”,可以采取设立党员示范岗和责任区、鼓励就近提供志愿服务等方式,组织引导流动党员在他们的本职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激发他们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还要健全流动党员评价激励机制,把参与“亮身份、展风采、作贡献”活动的情况与表彰奖励挂钩,实现“流动党员有行动”与“社会价值有升华”同向同行,以实际行动擦亮党员先锋旗帜。 深“切”关爱命脉,问计知需暖“归心”,确保流动党员“流而有情” 。流动党员深度履行了责任和义务,作为党组织,也应该要充分重视流动党员的服务保障工作,只有把流动党员放在心上,用情呵护冷暖,成为他们安心发展的坚强后盾,方能提升服务的精度与温度。各级党组织要强化“自家人”思维,精准链接“需求端”和“供给端”,时时问计有情、处处知需送暖,可以通过联系走访、常态电访、随时接访等形式,原汁原味聆听记录他们的心声、心事、心愿,对标对靶、出招解题,根据需求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法律援助等关怀服务与便捷资源,让流动党员在流动复杂的环境中也能获得充足的“组织关怀”,增强血肉联系。(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银三角街道 李昊) (责任编辑:朱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