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东营华泰化工集团厂区,矗立着的一块巨型展示牌上有两棵“化工树”,一棵是“氯气树”,一棵是“氢气树”,描绘着氯气和氢气两条产业链向下游延伸情况。华泰化工集团的发展,与这两棵“化工树”息息相关。
氯气树、氢气树(项目规划蓝图) 27年前,作为山东省东营市的国有企业,东营市化工厂资不抵债,濒临倒闭。山东华泰集团为承担社会责任,1997年全面收购东营市化工厂,开启了华泰化工集团改革发展新征程。 17年前,在东营市渤海边的盐碱地上,华泰化工集团的28名勇士聚拢在党旗下,领着项目建设人员用16个月时间,建成一座现代化化工工业园,打破了外国专家“此地三年不能建项目”的预言。 如今,华泰化工集团年产各种化学品300多万吨,其中氯碱产能75万吨、双氧水产能34万吨、甲烷氯化物产能16万吨,已发展为全国最大的循环化海洋化工新材料生产基地,中国化工500强企业,纳税连续20多年位列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前茅。当年盐碱地里埋下的种子,已悄然长成枝繁叶茂的“化工树”。
华泰化工集团厂区 盐碱地上兴建化工园区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从东营市入海,在黄河入海口区域,形成大片堆积平原和盐碱地。而华泰化工集团厂区,就位于黄河入海口不远的盐碱地上。 如今的华泰化工集团厂区,道路宽阔,绿树环绕,现代化车间秩序井然。谁曾想到17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未开发的盐碱地,新堆积的土地满是烂泥滩,无水、无电、无路、无人烟,只有几棵红柽柳在风中摇摆。
华泰化工集团厂区 就在这片盐碱地上,华泰化工集团2007年筹备上马建设50万吨离子膜烧碱项目,但烂泥滩连人都站不住,更何况大型机械设备?美国杜邦公司的专家一到工地扭头就走,扔下一句冷冰冰的话:“这里三年内不适合建设项目。” 面对困难,华泰化工集团拿出老一辈华泰人艰苦创业的勇气,首批抽调28名精兵强将在工地集结,其中党员22名。他们将一面党旗插在工地中央,成立“临时党支部”,集体向党旗宣誓。
新厂区建设初期员工合影 当时,国外先进设备已订购,为了确保项目建设进度,“临时党支部”倒排工期,大家舍小家、顾大家,全程封闭式管理,所有人员吃住在现场,3个月不回家。 作为亲历者和当时的现场负责人,华泰化工集团董事长王玉康回忆道,“那时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遇到什么困难就解决什么困难。项目建设人员集体住板房,白天安装建设,晚上集中学习讨论方案,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日子也就没那么苦了。” 在紧张的项目建设中,有的员工媳妇生小孩,有的员工母亲住院动手术,都没去探望。日子一天天过去,工地一天天发生变化,员工用相机、手机拍照记录,每月开展“回头看”,相互鼓励着。 最艰难的半年过去了,项目雏形出来了。华泰集团党委书记李建华看到项目建设的纪录片时,忍不住流泪,当即号召集团所有子公司领导都来工地观摩学习。 当看到世界最先进的技术设备与最艰难的生活环境形成的强烈对比时,在场观摩的领导们都沉默了。 仅仅用了16个月,一座现代化化工工业园就在盐碱地上扎根了。王玉康说,“企业的技术设备不可能永远先进,但企业精神可以永远先进,并且代代相传。” “化工树”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氯碱化工,作为现代化工的基石,是以电解盐水生产烧碱、氯气、氢气,并沿氯气和氢气产业链向下游延伸的产业。60%的日用商品和70%的人工合成材料都来自氯碱产业。 在华泰化工集团,氯气和氢气两条产业链向下游延伸被形象地描绘为“氯气树”和“氢气树”。其中,“氯气树”树根是原盐,主干是氯气,枝叶是次氯酸钠、环氧丙烷、氯乙酸、盐酸等化学品;“氢气树”树根也是原盐,主干是氢气,枝叶是甲醇、双氧水、苯胺、硝酸等化学品。随着产业链延伸,这两棵“化工树”不断长出新的枝叶,就成了“摇钱树”。 比如,氢气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储能及医疗等行业,被誉为“工业软黄金”。华泰化工集团是长江以北最早利用氯碱氢气生产双氧水的企业之一。双氧水又称过氧化氢,分解后转化为水和氧气,无任何污染和副作用,被称为“最清洁”的化工产品。同时,双氧水具有消毒杀菌速度快、无残留、无气泡、稳定性好等特点。
食品级双氧水生产车间 因此,食品级双氧水可广泛应用于乳品、饮料、纯净水、矿泉水、啤酒、水产品、瓜果、肉制品、豆制品等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华泰化工集团与世界500强企业比利时索尔维集团合资生产的食品级双氧水市场占有率已达70%以上,被蒙牛、伊利、光明乳业、农夫山泉等公司广泛用于乳品、饮料的消毒杀菌。 据华泰化工集团生产管理副总经理韩继磊介绍,集团在现有双氧水生产基础上,正与索尔维集团合作建设光伏级和电子级双氧水项目,并利用其专有技术改造传统双氧水工艺。 光伏级双氧水纯度较食品级双氧水更高,可用于光伏太阳能板的清洁;电子级双氧水纯度最高,可用于芯片的清洁。 环氧树脂也是“化工树”的枝叶之一。环氧树脂具有优良的物理和电绝缘性能,强度高、收缩性低、耐腐蚀、高绝缘,是一款优质的胶合剂,常被用于涂料、胶水粘合剂、复合质料、模压质料、浇铸质料等产品的制作,应用领域广泛。 距离华泰化工集团不远处,有东营市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据王玉康介绍,海上风电叶片长期处于高盐度环境,风吹日晒,很容易被腐蚀。涂上环氧树脂涂层,能大大增强叶片的耐腐蚀耐风化耐温性能力。作为海上风电装备产业配套项目,华泰化工集团的环氧树脂材料市场前景广阔,可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环氧树脂项目建设 安全环保管理对标世界一流 作为化学品生产企业,华泰化工集团始终把安全环保工作视为企业的生命线,坚持“铁腕治理”的管理理念,确保万无一失。 在项目设计阶段,华泰化工集团就加大安全投入,采用国际先进的技术及设备,先后花大价钱从日本、德国、新加坡、瑞士等国引进技术或设备,从源头上降低安全风险。 不仅如此,华泰化工集团在与比利时索尔维集团、美国杜邦公司、荷兰阿克苏诺贝尔等世界500强企业合作时,主动学习对方先进的安全环保管理理念,并用于生产实践。 比如,办公桌上铅笔笔尖不能朝上、车间办公区要划设黄色标识线、上楼梯一定要扶着扶手、坐车一定要系安全带等等。正是这些小细节透露的安全管理理念,让华泰化工集团领导层受益匪浅。有了超前的安全管理理念,华泰化工集团制定的安全标准总能领先国家规定。 通过强化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开展“五位一体”的信息化自动化建设,华泰化工集团在安全生产方面成效显著。
中控室 “产量是钱,环保是命,不能要钱不要命。”这是华泰人耳熟能详的一句口号。在环保方面,华泰化工集团也不惜成本,大力投入。为治理废气,先后投入2.2亿元完成热电脱硫、脱销、超低排放、煤场封闭、事故灰渣厂建设工程;投入3500万元完成异味治理工程;投入1.5亿元建成三套焚烧炉、两套RCO废气治理设施;投入600万元建设废气在线、厂界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自动在线监控系统。为治理废水,先后投入2亿元建设高氯废水污水处理厂;投入500万元在排水口建设高盐废水湿地提升工程。
污水处理设施 多元化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科技创新是化工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随着华泰化工集团发展壮大,领导层越来越意识到关键技术研发的重要性。 王玉康介绍,早期华泰化工集团走的是“买技术”路线,通过购买国外先进技术助力发展,但时间久了发现,竞争对手也能花钱买技术。“只有自己研发的技术,别人才掌握不了,要增强未来市场竞争力离不开自主研发。”王玉康说。 要研发技术,人才是关键。华泰化工集团领导层意识到,企业科技人才出现断层现象,青年人才科研经验缺乏,年长的科技人才知识更新不足。要想研发关键技术,光有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是不行的。 于是,近年来,华泰化工集团逐渐增加研究生以上高学历人才的招聘力度,通过早招聘、早培养、早产出模式,打造战略人才梯队,鼓励员工开展自主研发。 同时,华泰化工集团实施“借脑”战略,通过与高端院校合作,将成熟的基础研究成果嫁接到企业,以建立中试基地为桥梁,使高新技术从实验室转移到生产线。 目前,华泰化工集团与清华大学共同研发的基于微反应器的有机过氧化物生产新技术及产业化项目,已列入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该项目将从根本上降低有机过氧化物生产的危险性;与东华大学共同研发的超高纯环氧树脂项目,比传统工艺节能10%,产品品质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且能大大提升装置的安全性。 2025年及“十五五”期间,华泰化工集团按照华泰集团董事局提出的发展高端海洋化工新材料总体要求,遵循“绿色低碳、循环化、可持续”和链式发展理念,依托“700万方采输卤及地热能综合利用项目+75万吨离子膜烧碱项目”基础,计划总投资108亿元,规划建设电子级化学品及高分子新材料、食品添加剂、环氧高分子材料、新型制冷剂和氟材料、锂电新材料和采输卤及废盐资源化综合利用等项目,向氯气和氢气两条产业链下游延伸,打造绿色海洋新材料产业基地;同时,开发造纸助剂、双氧水改全酸工艺,改进提升环氧氯丙烷工艺,并与清华大学、东华大学、科力远集团等合作建设省级、国家级研发中心、中试基地及博士、院士工作站创新平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朱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