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瞭望——中国时事政经新闻资讯门户网

新华瞭望

  • 宁夏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
  • 江西南昌:生态优势推动生态富民 林下经济的"南
  • E路达增程版领衔亮相成都车展,17.1万元起正式开
  • 雷振荣到庐山市蛟塘中学视察工作
  • 江西鹰潭市余江区教育体育局召开秋季开学工作
  • 江西修水县与平江县签订森林防灭火联防联控协
  • 南宁市武鸣区人民检察院召开上半年工作总结会
  •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 河北省教育厅集体学习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宝丰村:把困难群众维系在产业链,画出民族团结最大同心圆

时间:2024-09-26 16:57来源:本网讯 作者:红杉 点击:
宁夏平罗县宝丰镇宝丰村在深化民族团结示范村创建过程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的战斗堡垒作用,把少数民族和困难群众都维系在产业链上,以五促

宁夏平罗县宝丰镇宝丰村在深化民族团结示范村创建过程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的战斗堡垒作用,把少数民族和困难群众都维系在产业链上,以“五促进”为抓手,全力推动各族群众思想融通、文化融汇、组织融入、感情融洽、发展融合,努力画出民族团结进步最大的“同心圆”,让“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要求得到有效落实。

把少数民族和困难群众都维系在产业链上

宝丰村是一个回汉群众聚居的村庄,其中回族人口占80%,民族团结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村党支部书记刘毅看来,大力发展民族经济,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基础,也是维护少数民族稳定和社会稳定的前提条件。

近年来,宝丰村始终注重发展民族经济,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做大做强特色支柱产业,不断激发发展活力,助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村党支部在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同时,把少数民族和困难群众都维系在产业链上,让每一颗石榴籽都粒粒‘饱满’地迈入全面小康社会。”9月25日,刘毅向记者表示。

宝丰村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产业,实现强村富民。村里引进“东西协作”福建盛如意菌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菌草栽培食用菌种植项目,吸引企业投资1.5亿元,配套建设菌棒加工车间117亩,以菌草为原料制作菌棒、培育食用菌,实现菌草产业链条闭合。

项目由著名菌草专家林占熺教授带领科研团队提供技术支持,发展集研发、栽培、销售为一体的菌草栽培食用菌产业,促进集体和群众增收。共流转村集体土地示范种植菌草2000亩,为村里及周边群众提供就业岗位300个,带动群众户均增收8000余元,村集体每年增收30万元。

紧接着,村里又开展菌草项目二期建设工程,走农产深加工的路子,坚持绿色发展,不断完善产业链条,以“跨界、迭代、互渗”为新理念,形成食用菌保鲜、分拣、深加工、销售、电商物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模式。争取乡村振兴资金1500万,投资建设了冷链物流仓储中心、菌菇分选和深加工车间、22座智能化养菇大棚,为村民们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依托产业园,以党支部牵头、党员示范、群众参与模式,由村党支部组织劳务经纪人与企业进行用工合作,与企业签订劳务用工合同,通过‘支部+劳务经纪人+群众’模式,让更多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推动解决农村人空、屋空、业空的村庄空心化问题,带动各族群众走共同富裕之路。”刘毅介绍。

村里还积极引进万亩盐碱地改良项目,落实项目资金3000万元,砌护农渠10.6公里,平整土地3000亩,实行智慧农业调控土壤盐碱化,推动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在宝丰村盐碱地高效利用项目、种养加循环产业、菌草产业等项目基础上,启动建设“百草园”、生态牧场、宁夏大学宝丰村盐碱地科学实验站和盐碱地智控中心提升项目,充分打造以盐碱地为基础的产业观光、科普教育、盐碱地治理培训的产学研基地,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结合各族群众耕作水平不同、产业发展基础不一的实际,围绕“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把困难群众和少数民族维系在产业链上,让少数民族和困难群众富在产业链上”的目标,村里采取“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发展模式,以农户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企业的“双绑”机制为突破,推动“订单销售、房屋出租、技术培训、提供就业”等方面的利益联结,提升产业组织化程度,切实把各族群众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各展所长、优势互补、抱团发展,缩小各民族间收入差距,夯实共同富裕的基础。“小康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刘毅说。

让劳动者有尊严地挣钱

村党支部在大力发展富民产业的同时,实行倾斜政策,优先考虑少数民族和困难群众。对一些困难户和特殊人群,村里没有采取简单地发放补助款救济款的方式,而是根据每个人的实际劳动能力,让他们参与打扫卫生、浇花剪草等一些简单劳动,村里发给他们稳定的报酬,不断提升这部分特殊人群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每个劳动者都尊严地通过劳动取得报酬,这是村党支部的初衷。”刘毅说。

留守村民马春燕干活丢三拉四,工作任务完成得不到位,外出打工没人接受。马春燕离异后嫁到宝丰村,男的长期在外打工,村里就让村里精明强干的马凤娟与其结成“帮带对子”,在马凤娟的带领帮扶下,俩人参加村里的指定劳动,这样马春燕每年能取得2万余元收入,解决了家庭经济大问题,成了一个“有用之人”。村里更多人都表现出对马春燕的热心帮助和真诚尊重。

米姓家庭传佳话

宝丰村有一个米姓家族,族中既有回民也有汉民,他们的故事让人艳羡不已而津津乐道:解放初期,一位回族姑娘嫁给了米姓汉族小伙。改革开放初期,家中受母亲影响较大的子女成了回族,受父亲影响深远的依然遵从汉族习俗。如此代代相传,虽然民族不同,但整个家族一直互敬互爱一家亲……在这个美丽乡村,一幅幅手足相亲、和谐发展的民族团结感人画面随处可见。

村里几个队共用一条支渠,汉族耕地在上游,回族耕地在下游。多年来,无论旱情多么严重,每一轮灌溉,都是先灌下游,再灌上游,村民之间互敬互让,在全村甚至全镇被传为佳话。

“如今的宝丰村,各民族群众团结一心,守望相助,人人争当民族团结的‘石榴籽’,共同开创和谐、稳定、团结的致富路。”刘毅表示。(红杉)

(责任编辑:朱林)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