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踏寻往昔之风,追溯红色记忆,7月9日,江西科技学院红瓷小分队前往永新县,参观研学三湾改编、湘赣革命与贺子珍纪念馆等地,与当地革命烈士及其后辈交谈并发掘红色故事,瞻仰学习永新红色精神。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联系个人与社会的纽带,而家风则是社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直接关系到民风党风的改善。为探寻红色家风传承,寻找先烈革命记忆,团队前往旷章大之子旷胜平爷爷家中,进行深度采访调研。 得知是青年大学生前来调研红色记忆,旷胜平爷爷翻出父母的传记给团队翻阅。“我的父亲是干后勤的,跟着红二方面军跑完了整个长征。到了延安,又一刻不停的去南泥湾开荒,我母亲就是在1941年认识我父亲的。”旷爷爷的妻子翻阅着书籍,对团队成员讲述着历史。
当团队成员问及“对当代青少年的看法”时,奶奶十分欣慰。“现在的青年人在文化方面是比我们老一辈有理想有抱负,知识比我们多。就像我们之前看见的,不论是新冠病毒爆发,还是抗洪抢险,大多数年轻人在大是大非面前,是担当得起我们的国家的。” 采访结束之后,旷先生一家将家中的自藏书籍赠送给团队,“青年人要把红色的精神传下去。”旷爷爷如此勉励着团队成员。
70年前,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一道,历经两年零九个月舍生忘死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在五四运动105周年之际,江科红瓷小分队前往探访抗美援朝老兵张守信前辈。 张守信同志是禾川镇西光村人,一生战功赫赫。团队在前往张守信同志家中之前,提前与当地村委联系,当地村委刘书记热情地接待了团队成员,从柜子中翻出张守信同志的档案,为团队介绍起张守信同志的传奇经历。 “张同志入伍没多久,就马不停蹄地前往抗美援朝作战了。”提起抗美援朝,刘书记感慨道:“我们国家那时候一穷二白,兵源从哪来呢?当时有一部分的好战士,就是从国民党投诚的部队收编过来的,张前辈就是其中的一个典例。他是一个好炮手,在抗美援朝期间是连着立下三个三等功,可以说是战果累累。可惜老人家当炮兵的,上了年纪,眼睛和耳朵用起来都不方便。”
纪念战争,是为了更好的捍卫和平。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永远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每个中国人都可以从中汲取勇气和力量。老兵们的事迹,不能只是书本里的冰冷文字与历史,没有骨肉与细节。 (责任编辑:朱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