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全国劳动模范李金凤的相识,得追溯到半个世纪前。那是 1974 年,我在场口中学读书,彼时文化大革命尚未结束,学校的课程较为简单,还需开展学农、学工、学军活动。那年秋天,场口中学高一 4 个班的同学,浩浩荡荡地前往场口公社鸿丰大队学农。
我们聚集在一起聆听鸿丰大队党支部书记李金凤的讲话。我这个来自湖源山里的学生,没见过世面,对这位女书记甚是钦佩。那个年代,鸿丰村是远近闻名的先进村,社员分红有一元多,这红利可是我们老家生产队的好几倍,着实令人羡慕。 李金凤是新中国成立后涌现出来的杰出女性代表之一。她出生于 1934 年,19 岁入团,20 岁入党。曾担任妇女代表、团支部书记、妇女主任、民兵指导员,民兵副营长,王洲乡党委副书记等职务。23 岁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且连续任职 25 年,其任职时间在富阳农村支部书记岗位上可谓空前绝后。
李金凤在田间劳动的场景 李金凤曾两次进京,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当我问起毛主席接见的场景时,她显得格外开心,滔滔不绝地讲述起来。 第一次进京是在 1958 年,她以全国农业先进代表的身份出席,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怀仁堂接见了全国农业战线的先进代表。由于受接见的代表较多,代表们只能鼓掌,无法握手。 第二次进京是在 1960年5月1号,到北京参加全国民兵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受到毛主席、周恩来以及十大元帅的接见,朱德元帅当场授予她一支自动步枪,100发子弹,至今保存在富阳区人武部。
李金凤应邀参观富阳党史陈列展览活动 91 岁高龄的李金凤老模范,思路十分清晰,依旧健谈。她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事情,如今听来仍让人备受鼓舞。 李金凤的精神,是光荣又令人骄傲。在她的领导下村里办起了养殖场、丝绸厂,在那个时期是非常超前的经济发展模式。村里还有 50 万斤储备粮,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安逸,生活有滋有味。她的成绩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与大力支持。她说:“当年由省委组织部组织的宣讲队到全省各地演讲,由于自己只读了一年书,文化水平低,作经验介绍是一件很痛苦的差事。” 付出总有回报,党和政府授予李金凤诸多荣誉,先后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劳动模范,这既是对她个人成就的肯定,也是富阳人民的荣耀。 在后来的交谈中,李金凤对老伴的过早离世深感惋惜。他们是一对英模夫妻,1960 年 1 月 24 日结婚时,富阳县委、县政府王顺泉、张运田、张建华、孟锡五四位领导赠送了一面精致大气的文书贺礼。抬头写着:贺李金凤、章庆山两同志新婚。正文为:千斤姑娘新婚,革命英雄结亲。同上千里骏马,双双飞跃前进。当媳妇王丽萍拿出这份珍藏了64年的贺礼,让我大开眼界,鲜艳夺目,十分精美。
富阳县委、县政府领导赠送的贺礼 李金凤与章庆山喜结良缘,珠联璧合。一个拼搏在农业战线、一个战斗在公安战线,都身挑重担,工作繁忙。章庆山十天半月回王洲一次,夫妻团圆。临别时李金凤时常送爱人到村口,依依不舍、情深意长。
李金凤与丈夫握手言别的场景 章庆山同志一直在公安战线工作,任劳任怨,兢兢业业。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先进人物,深受老百姓的称赞。1981年我在东图乡老山坞村搞山林定权发证工作,我是借住在东图乡供销社主任汪连荣老妈家的。秋后的一天下午,身穿绿色警服的章庆山所长,还有富阳教育局李响荣老师来找我,要求协助调查一个案子。原来受害者是个姑娘,章所长让我做笔录,开始姑娘有消极抵抗情绪,一言不发。章所长的谈话很有亲和力,有父爱般的魔力,沉默了许久,姑娘在抽泣声中讲述了案情,顺利完成了调查工作。 那时交通不便,章所长翻越老山坞岭到常安乘公交车回富阳,来回一趟至少20多里路。通过这个事情,我觉得警察不好当。几年后,富阳法院想调我去场口人民法庭工作,我就推辞了。
章庆山、李金凤夫妇在鹳山 章庆山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为保护武器库被造反派打成重伤。送上海医治半年,养伤二年才上班。50 多年过去了,那场惊心动魄、极其暴力的场景仍让人心有余悸,历历在目。要不是造反派用秤砣猛砸章所长的脑袋,就不会留下严重的帕金森病。章庆山所长去世已经 11 年了,爱妻那份思君之情,永远留在心里。 李金凤老模范晚年生活幸福,医疗费国家报销,身体健康,儿媳孝顺,四代同堂。大儿子章剑飞、媳妇王丽萍都是企业高管,在高桥云水山居买了别墅,还请了保姆。平时李金凤就住在大儿子家,起居生活基本自理。有时看看《富阳日报》、《中国妇女报》,在自家花园、勤丰水库边上散散步。‘
李金凤与大儿子一家合影
婆媳庭园散步
作者与李金凤合影 我与李金凤老模范相隔半个世纪见面,机会来的很自然,也是缘分。我用拙笔写一篇文章留个纪念,是我的荣幸。我与王丽萍在富春江书院迎新年联会晚会上相识,后来在富春江书院微信群里交流,王丽萍晒了一张全家福照片,我才知道王丽萍是李金凤、章庆山的媳妇。又在后来的交谈得知,李金凤的女婿还是我的好同事,外甥在湖源乡当村官就认识了。心存善念,友好相处,所有的遇见都是美好。半个小时的交流,我觉得是久别重逢的儿子与母亲聊天那样亲切。( 何喜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