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2023 年 6 月 7 日,《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中明确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此次修订是为了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促进就业创业,建设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和技能型社会。 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团队基于普职协调发展背景, 通过实地走访北京地区中学,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研究等方式,归纳总结政策发展下中学生心理状态转变影响因素以及与就业升学意愿关联性。
在前期调研时,团队以海淀地区学校为重点,对职高学生、初高中及大学生家长、思政课教师、思政师范生分别进行了访谈。通过校园开放日、实习学长学姐宣传传播等方式,线下进校访谈近三十人,问卷数据收集 500 余份。
通过调研发现,影响中学生心理状态变化主要因素包括社会观念误区引起中学生产生焦虑心理、职业院校办学质量参差不齐引起中学生抵触与颓废心理、学校教育缺乏对职业教育的讲解的精准抓手造成学生迷茫心理、家庭教育的高期望与高压力引发中学生的自责与难过情绪。来自海淀某重点初中的韩同学就向团队成员表示,自己不了解 “普职协调发展”政策,对进入职高学习有较强的排斥心理,自己并不愿意选择进入职高学习。
基于调研数据,普职协调发展政策下,影响中学生就业升学意愿的因素来源社会环境、家庭期待和个人心理发展与规划。在普职协调发展政策下,思政课程对中学生就业升学压力调适影响路径有三个阶段:未分流阶段-分流阶段-发展阶段。在第一阶段,应积极关注学生心理状态的转变,充分发挥思政教学课主渠道作用,加强职业选择观念的培养;第二阶段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对职业技术高校学生进行正向引导,持续关注其心理;第三阶段则应持续加强各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长效机制,形成良性循环。 融合共通、双翼并进。推进普职协调发展,为每个孩子提供合适的教育,是政策导向,更是首都师大马院学子的梦想与追求。未来, 团队将继续依靠首都师大的师范底色,以实际行动推进政策发展,为落实普职协调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朱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