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7月6日电 题:解锁幸福的密码——“先行者”苏州探路小康纪事 新华社记者刘亢、凌军辉、刘巍巍 20世纪80年代初,向小康奔跑的目标悄然和苏州这座千年古城结缘。
江苏省苏州市区一景(2017年10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历经40多年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先行者”苏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提出的“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殷切期望,经济逆势飘红、城乡日新月异、百姓安居乐业,奋力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漫步姑苏大地,幸福更有保障、惠及群体更广,小康伟业起笔处描绘着人间新天堂。
2019年5月9日拍摄的江苏省苏州城区风貌(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充实幸福的底色驱蚊香包、布艺玩偶、针织挂件……华灯初上,苏州市相城区“活力夜集”一开市,“全职妈妈”陈萌就开始出摊,售卖自己的手工作品。在她身旁,躺在婴儿车中的宝宝好奇地望着川流不息的人潮。“既能陪宝宝,又让爱好‘变现’,虽然辛苦,但有一种充实的幸福。” 人间烟火气,最抚百姓心。在苏州,人们对小康的感受真切而充实。
在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三山村一家民宿,工作人员在整理物品(2018年10月27日摄)。 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对于张家港永联村村民郭金南来说,去年春天做的肝脏移植手术犹如生活一道大坎。好在医保报销后,村里又发放了4.5万多元医疗补助款,大大缓解了全家经济压力。“从动手术到现在,几十万元医药费,绝大部分都报销了。如果没有这么好的政策,真不知道后面的日子咋过。” 早在20年前,苏州就开始通过“征地费转一点、财政贴一点、个人出一点”等方式,大幅提升农村养老、医疗保障水平,逐渐使其与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并轨。
在苏州昆山市周市镇永共村为老综合服务中心,医生为村民检查身体(2019年8月26日摄)。 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幸福,还蕴含于更多暖心的细节。 确认菜单、准备材料、烹制菜肴、装盘检查……上午7点半,苏州工业园区娄葑街道的“居家养老爱心厨房”一派忙碌景象。不到11点,周边社区的老人们就吃上了热气腾腾、营养均衡的爱心餐。 “社区精心用心,我们舒心省心。”84岁的吴思勤收下社工送来的配餐,告诉记者,“一餐12块钱,政府补助后,自己只要花几块钱,很实惠。”如今,“爱心厨房”覆盖苏州24个社区,送餐范围仍在不断扩大。
快递工作人员在苏州工业园区娄葑街道的“居家养老爱心厨房”领取配餐,准备送餐到社区(6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杨磊 摄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百姓幸福生活的底气。2019年,苏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近2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36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2200亿元,进出口总额3100多亿美元,在全国地级市中全部稳居首位。苏州把近八成财政支出用于民生,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和保障水平。 要靠实干守护稳稳的幸福。昆山吉纳尔运动器材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们正忙碌地穿辐条、装车架、安车座,流水线上自行车不断下线。“4月以来,出口订单量同比增长近三成。”总经理葛雷介绍,企业开足马力,生产计划已排到年底。 今年以来,面对全球疫情和中美经贸摩擦双重挑战,苏州奋力“逆风奔跑”。1至5月,苏州实际使用外资59亿美元、同比增长157.5%,总量、增幅均创历史新高;工业投资逆势增长27.8%,在GDP超万亿城市中位居前列……危中寻机、砥砺前行,苏州“保”的底线更夯实、“稳”的格局更巩固、“进”的势头更明显。
2019年4月6日拍摄的江苏省昆山市周庄镇风貌(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磊 摄 (责任编辑:朱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