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瞭望——中国时事政经新闻资讯门户网

新华瞭望

  • 宁夏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
  • 江西南昌:生态优势推动生态富民 林下经济的"南
  • E路达增程版领衔亮相成都车展,17.1万元起正式开
  • 雷振荣到庐山市蛟塘中学视察工作
  • 江西鹰潭市余江区教育体育局召开秋季开学工作
  • 江西修水县与平江县签订森林防灭火联防联控协
  • 南宁市武鸣区人民检察院召开上半年工作总结会
  •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 河北省教育厅集体学习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宅”经济将倒逼零售业疫后加速升级

时间:2020-03-12 09:40来源:未知 作者:朱林 点击:
宅经济将倒逼零售业疫后加速升级 民生智库发布零售业受疫情影响情况调查报告 近日,民生智库联合北京企业评价协会共同开展疫情对零售业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受疫情冲击,零售业

“宅”经济将倒逼零售业疫后加速升级

——民生智库发布零售业受疫情影响情况调查报告

 
  近日,民生智库联合北京企业评价协会共同开展疫情对零售业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受疫情冲击,零售业被迫按下暂停键。民生智库认为在社会秩序逐步恢复过程中,“危”与“机”共存,“宅”经济倒逼企业加速升级,零售业将发生大洗牌。

  民生智库调查结果显示受疫情影响,非刚需零售企业受疫情影响最大,进入“速冻”状态,小微企业支撑能力相对更弱,恢复运营还面临一系列考验。零售行业受到的冲击与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线下门店大面积停摆,非刚需零售进入“速冻”状态。9成以上企业未正常营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袭,零售企业被迫按下暂停键,调研结果显示,43.5%的企业全面停业,19.6%正常营业门店不足3成,仅8.7%正常营业,行业整体门店停业率达71.1%。

  

图 调研企业正常营业门店占比

  人流量较大的零售场所受重创。仓储式商场全部门店停业率达9成、专业店停业率近7成。非刚需类零售行业受冲击较大。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类全部门店停业率达9成以上,汽车、摩托车、零配件、燃料及其他动力销售类停业率接近一半。

  

图 不同业态正常营业门店占比 图 不同行业正常营业门店占比

  复工难,无法正常营业。当前疫情防控仍处于关键时期,87.0%的企业认为防止疫情扩散是企业未全面复工的主要原因。面对疫情传播和企业经营的双重压力,34.8%的企业能接受最晚在2月20日之前全面复工,28.3%的企业能接受在2月底或3月初复工。

  

图 影响复工的因素分析 图 可接受的最晚复工时间

  二是客流、订单双骤减,企业入不敷出生存难。客流量、订单量大幅减少。疫情期间消费者外出频率减少,对以客流量为核心的零售业造成了直接冲击。自疫情来,超7成企业(73.9%)的客流量同比下降80%以上,近7成企业(67.4%)订单量(含线上与线下)同比减少80%以上,仅有4.3%的企业出现客流量和订单量提升。

  

图 客流量和订单量同比变化情况

  月度营收大幅下跌,季度情况或稍有缓解。调研结果显示,自疫情以来9成以上企业营收受到影响,其中68.3%企业的营业收入同比降幅超80%。在对第一季度营收情况预估中,43.5%企业认为同比降幅在80%以上,一季度损失情况或稍有缓解。

  

图 自疫情来及预估第一季度营收同比变化情况

  三是零售业整体利润暴跌,个别增长难以救市。6成以上企业净利润暴跌。疫情以来消费者消费需求减少,累计9成以上企业净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不同程度缩水,其中63.0%企业净利润降幅在80%以上,仅2.2%企业净利润有所增长。一季度净利润预估情况显示,经过此次疫情,超9成零售企业在未来三个月内净利润难以得到增长。

  

图 自疫情来及预估第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变化情况

  疫情以来累计损失可达年营收10%左右。调研结果显示,自疫情以来造成的累计损失占比上年度营收平均可达11.9%。调研企业中,最大损失已超3000万元,平均损失为389.8万元;企业预估第一季度最大损失可超1亿元,平均损失可达974.4万元。

  

  非刚需行业利润受损更严重。受疫情冲击,消费者外出购物消费频次明显减少,近6成人员购物频次在每周1-3次,且购物需求多为生活必需品和防疫物品(数据来自民生智库“疫情对民众生活影响调查”),非刚性消费需求较低,除了医药及医疗器材零售利润有所增长,汽车、摩托车、零配件、燃料及其他动力销售和纺织、服装及日用品专门零售等企业利润遭遇断崖式下跌。

  

图 不同行业自疫情来净利润同比变化情况

  大中型企业净利润同比降幅相对更大。调研结果显示,净利润降幅超八成的企业在500人以上大型企业中占比为86.8%,在10-99人企业中占比53.4%。

  

不同人员规模企业自疫情来净利润同比变化情况

  四是经营支撑乏力,企业举步维艰。3成企业的流动资金仅能支撑一个月,超6成企业撑不过三个月。疫情重创下,个别企业开工即大裁员,有的已经实质性破产。调研结果显示,65.2%企业的流动资金在当前状态下撑不过3个月,其中30.4%只能支撑1个月以内。

  

图 企业流动资金能支撑时限分布

  小微企业支撑能力相对更弱。调研结果显示,上年度营收在1亿以上的大中型企业有5成能支撑3个月以上,且其中12.5%能支撑1

  5176c3bcf213792a2357e8bd2f68f53e

图 不同规模企业支撑时限分布

  员工返工返岗难,人手不足成难题。春节返乡人员无法返岗,面对暴增的订单,部分零售企业人手极为紧张。调研结果显示,当前47.9%的企业员工在岗率不足一半,21.7%的企业全员离岗。从预估返岗率来看,25.9%企业预估员工能全部返岗,3成以上企业不确定返岗情况。

  

  图 企业员工在岗率情况

  物流运输受阻,企业供应链运转艰难。部分城市和地区执行着严格的封村、封路管控,商品流通难度增加,调研结果显示,当前企业经营面临的困难中“物流运输受阻”难度系数7.7( 难度系数通过权重和占比计算得出),在所有经营困难中排第一位。

  

图 企业当前面临问题难度排序

  民生智库研究认为当前恢复运营面临着一系列考验,“危”与“机”共存,零售业将发生“大洗牌”。随着社会秩序逐步恢复,零售企业将迎来一轮爆发性增长,在逐步恢复正常运营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考验和调整。首要困难是周转和生存压力,91.3%的企业认为疫情直接影响企业季度及年度业绩,76.1%的企业认为疫情造成损失导致资金周转困难;其次是积压商品滞销问题,疫情将对后续商品的更新进度和计划产生影响(60.9%)。

  

图 近2-3月行业影响占比

  调研显示,“后疫情”时代,“宅”经济将倒逼企业加速升级。疫情发生以来,线上消费不断渗透,更多中老年人、三四五线地区居民、农村居民等转向线上购物,超半数企业认为未来零售消费场景将加速向线上转型,多业态融合将成为必然趋势(52.2%)。同时,门店配送和社区商业的服务效能在本次疫情中得到凸显,到家服务需求潜力被进一步打开,社区商业和送货到家将更加广泛(50.0%)。复盘非典疫情对零售业造成的变革,疫情后行业整体必将进一步升级,随着非接触式服务更加广泛、健康类消费更受重视、便捷化消费方式更加深入人心,行业企业将重新思考如何加速升级、创新科技和服务,快速占领市场。

  

图 未来长期行业影响占比

  民生智库认为应对疫情冲击,应资源对接与疏通协调并进,政企协作共渡难关。疫后恢复零售业要采取监管新模式,推动智慧零售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一是资源对接与疏通协调并进。首先应做好复工保障,助力企业恢复经营。简化复工手续,推动有序复工。建议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尽量放宽管制,简化复工申请流程,允许企业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恢复经营。如杭州市提出通过线上复工申报备案数字平台等方式简化复工手续,全力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便利等。

  加强防疫指引,优化复工环境。相关部门应按照复工复产工作要求严格检查企业防疫应急预案,一企一策针对性帮助企业协调解决职工返岗问题,监督复工企业做好返岗人员登记和在岗人员防护,对零售营业场所的防疫宣传、防疫物资、环境消杀和顾客测温等情况进行全面督导检查,确保员工安全和社会安全。

  其次,应援企稳岗,帮助企业招工用工。资源对接与疏通协调并进,协助企业应对复工后“用工荒”。58同城招聘研究院公开数据显示,批发和零售行业2月招聘需求为各行业最高,随着生活秩序逐步恢复,居民生活消费需求逐渐升温,零售业的招工潮即将来临,政府部门一要加大政企合作,掌握具体用工需求,摸排就业意愿,精准匹配就业供需。二要协调疏通人员流动渠道,为符合防疫要求的就业人员提供畅通的返工路径。

  提升监管敏锐度,强化对新型用工方式的规范监管。突发事件催生管理模式创新,本次疫情中“共享员工”成为平衡用工需求和用人成本支出的有效创新,未来或可成为行业内普遍应用的人员管理模式。新的模式对监管提出新的要求。在起步期做好“共享员工”监管规范,出台相应管理办法,紧密贴合行业变化,对用工的管理方式、风险与责任归属及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明确界定和有效监管,在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情况下推动社会用人效率的提升。

  最后,纾困解压,为延长企业“寿命”。应紧贴企业需求,搭建银企对接桥梁。首先考虑对中小微零售业放宽无抵押贷款的门槛,创新贷款信用凭证,将税收与金融联动,通过纳税信用或优质订单合同作为抵押,帮助企业获取资金。其次可通过专项贷款的方式,帮助一些自身有活力、受疫情影响大、未来可增长的小微企业渡过本次难关,同时可在中小微企业专项资金适当给予零售企业更大的支持力度。最后多措并举对接银企信息,提高企业获贷效率。通过搭建平台,收集发布企业融资需求,及时对接、调度金融机构,精简放贷手续,开通绿色通道,争分夺秒为企业疏解燃眉之急。

  

  扩充“抽薪止沸”项,积极推广能源补贴。对疫情期间企业造成的水电气热等能源费用给予优惠,如浙江、安徽等地提出的“降低中小微企业用电、用气、物流等成本,工业用电价格根据国家政策及时调整,工业用水价格、用天然气价格均下调10%”。

  

  有的放矢,进一步扩大房租减免范围。一是将承租私人房产的小微企业、个体经营户纳入考虑,将现有租金补贴直接给予到商户,切实缓解企业面临的房租压力,二是可以对抗击疫情暂停营业的楼宇、商场等给予明确的财政补贴,进而减轻商户房租压力。如深圳市南山区2月10日提出的《南山区携手企业勠力同心共渡难关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专项支持措施》,对不同性质企业的房租减免政策进行细化,确保各类企业都能切实享受到帮扶。

  

  二是贴合行业变化,引导有序升级。首先,应强化接触卫生安全管理,提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疫情后公共卫生必然得到大众的更加重视,建议从两方面强化零售行业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建设。继续加强公共卫生基层组织建设,通过宣传、考核等方式引导人群聚集性零售企业做好卫生管理,同时提升公民公共卫生管理意识。督促零售场所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应对体系,建立签约责任制,落实防控预案管理。利用专项培训、定期督查等方式,强化零售企业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建设,提升零售行业对公共突发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其次,点线面提升供应链抗风险能力,推动智慧零售数字化智能化升级。连点成线,打通农田到货架的连通体系,进一步促进产销资源衔接。疫情期间,部分商超食材供给压力大与田间农产品滞销的问题并存。未来随着消费升级的深入,生鲜电商的发展,构建优质农产品和商超的供需平台意义深远。建议积极搭建产销衔接平台,利用线下展销会、线上特色农产品推广平台等途径,高效组织农产品信息对接、资源整合,加强农产品主产区与其他城市的协调配合,提高资源利用率,连点成线,推动产销有效衔接。

  集线成面,引导行业构建冷链物流体系,推动冷链物流行业优化升级。在本次疫情中农产品运输“断链”凸显。疫情后,建议研究搭建应急冷链物流体系,保障稳定民生供应,同时推动冷链物流行业技术升级,降低行业成本,减少生鲜资源浪费,促进冷链物流在中小城市的布局。

  聚面建网,构筑科技引领环境,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物流网络。本次疫情突击考验了各行业供应链、物流链的应急能力,物流短板显现。未来,智能化物流网络建设将成为行业趋势,建议强化政策引导,设立专项研发扶持资金,推动物流行业进行数字化、信息化提升,构建以新技术为保障的现代物流体系,及时、透明、可控地掌握供应链、物流状态,提高行业供应链抗风险能力。

  

  最后,应利用社区零售业构建“民生监测网”,布局危机基础保障体系。构筑以社区零售为支点的危机保障网络。疫情之下,大型超市、社区商超和便利店等零售行业不仅承担了保障民生供应、稳定物价的基础作用,也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稳定民心的主要镇定剂。截止目前,来自世界多地的实践证明,社区零售业在危机之中的重要性已上升至战略地位。借鉴日本等国家的发展经验,未来可引导更多连锁零售企业下沉到社区,从选址、房租、税费等多角度提供政策扶持,做好基础保障供应网络的搭建。

  

  推动政企协作,搭建“民生监测网”。可充分利用已有的“一刻钟社区服务圈”等社区零售业布局,构建高敏感性的“民生监测网”。强化政企协作,将社区商超、便民点设置为反映居民生活变化的第一道“监控”,成为政府监测社会风险、及时应对、提高管理效率的触角。未来,可继续优化便民点布局,加强统筹管理,畅通政企信息沟通渠道,共同提高社会抗风险和应急应变能力。

  

  疫情之下,零售企业正经历着一场“寒春”,被按下暂停键的日子里,唯有负重前行。纵观历史,我们总有理由相信危机之中也孕育着“生”机,疫情后消费市场的爆发,业态创新、服务质量提升,零售业变革和升级必将加速到来。

  附:调查样本概况

  本次调研数据涉及企业涵盖纺织、服装及日用品专门零售(39.2%),综合零售(23.9%)等细分行业,业态上有专卖店(14.6%)、购物中心(12.7%)、专业店(11.7%)等。上年度营收在500万以下的小微企业占比45.7%,营收3亿以上的大型企业占比10.8%。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个体经营分别占比10.9%、58.7%和26.1%。

  

图 受访企业基本情况

  

(责任编辑:朱林)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