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指安全稳定、生活便捷、环境宜人、社会和谐、开放包容、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协调的大都市,是具有较高国际认可度的高品质城市。 根据目前国际公认的宜居城市评价体系,北京的宜居程度居“世界中等、国内前列”。 昨天,北京首次发布“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监测评价结果称,过去5年,北京和谐宜居总指数逐年上升,2015年达到118.9,较2010年提高18.9个点。不过,交通、空气、水资源和开放包容程度成为四个“短板”。 “京版”宜居总指数纳入35项指标 2014年2月,习近平在北京考察时指出,要明确城市战略定位,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城市。 昨天,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首次发布“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监测评价结果报告。北京市经济社会调查总队队长魏小真介绍,“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是指安全稳定、生活便捷、环境宜人、社会和谐、开放包容、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协调的大都市,是具有较高国际认可度的高品质城市。 北京市统计部门介绍,“京版”和谐宜居总指数的评定,此前广泛征求专家、国家统计局、市相关部门、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经过多次比较论证和调整完善。 按照北京市设计的指标体系,北京和谐宜居“总指数”以2010年的100为基准,并纳入“城市安全”、“生活品质”、“环境宜人”、“社会和谐”、“开放创新”5方面评定内容。 魏小真表示,北京和谐宜居总指数的具体监测指标纳入了35项,共涉及27个职能部门。每项目标的完成情况都按照相应权重,核算成为具体的指数值。 北京“宜居程度”去年提升最快 报告显示,过去5年间,北京“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总指数逐年上升,2015年达到118.9,比2010年提高18.9个点,年均提升3.8个点,尤其2015年总指数比上一年提升6.6个点,增幅居历年首位。 魏小真表示,按照进度,2020年北京和谐宜居总指数目标值应达到133,2030年应达到156。“从目前来看,到2020年的目标完成情况已经超过一半。”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在北京关于和谐宜居总指数的评定体系当中,“生活品质”的权重最高,具体指标涵盖市民的衣食住行。其中包括市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人均期望寿命、百名老人养老床位数、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中心城绿色出行比例等。同时,“生活品质”也成为2010年到2015年间,北京提升得最为明显、幅度最大的一部分内容。 北京与世界宜居城市差距逐步缩小 那么,和全球其他城市相比,北京目前是否足够“宜居”?北京市统计局监测与评价处处长赵桂林介绍,按照现有国际上公认的评价体系,结果均显示北京宜居程度为“世界中等、国内前列”。 赵桂林表示,目前国际上比较公认的两大宜居城市评价体系主要来自英国经济学家智库(EIU)及美国知名咨询公司美世。“京版”评价体系也借鉴了他们的指标设计。 按照EIU的最新评价,北京在140个城市中位居第69名,属中等水平,位于中国大陆8个入围城市之首。墨尔本、维也纳、温哥华摘得前3名,成为三大“顶级宜居城市”。具体得分来看,北京76.2分,高于国际平均得分1分,但低于国际宜居城市80分的“门槛值”。 按照美世的评价结果,北京在230个城市中位居118名,处于世界中等水平,在中国大陆城市中低于上海(101名)。维也纳、苏黎世、奥克兰、慕尼黑和温哥华位列前5名。 北京市统计部门注意到,北京与世界宜居城市对比差距在逐步缩小。如果在国际两大评价体系中,选取具备“首都”及“超大城市”双重属性的城市,如东京、巴黎、伦敦、纽约等,则可看出,这些城市的宜居评价基本保持平稳,而北京的评分和位次均在提高,2015年已经首次超过了莫斯科。 ■ 焦点 交通、空气成北京宜居“短板” 在哪些方面,北京还不够和谐宜居? 北京市经济社会调查总队队长魏小真介绍,按照北京“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建设评价结果,还有4个领域需要重点改善。 首先是北京的交通拥堵需继续缓解。魏小真表示,近两年来,北京市在公共交通、路网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15年北京轨道交通运营里程554公里,是2010年的1.6倍。但中心城路网早晚高峰时段拥堵指数峰值仍然较高,拥堵比较严重。“与东京、伦敦等国际大城市相比,北京中心城的轨道线网密度明显偏低。” 第二是空气质量需继续改善,PM2.5年均浓度近两年虽不断下降,但目前仍超国家标准的年均35微克/立方米。 此外,水资源匮乏短板依然明显,北京人均水资源量占国际缺水警戒线水平不到15%。第四,开放创新程度需继续提升,入境旅游人数近年来连续下降,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虽有较快增长,但与伦敦、东京等国际城市相比仍有差距。 另据新京报记者了解到,截至2015年末,北京常住人口为2170.5万人,其中城六区1282.8万人,全市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1323人,城六区人口密度为全市平均水平的7倍。按照城六区人口的调控目标,“十三五”期间需年均减少39.6万人。相关部门表示,人口调控任务难度较大。 ■ 追访 北京宜居度居民打分66.7分 除了官方监测结果之外,北京是否和谐宜居,普通人怎么看?昨天,北京市统计部门公布调查显示,2015年,居民对北京“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建设的总体满意度为66.7分。满意水平为“一般”的居民最多,占43.9%;2.4%被访者觉得“非常不满意”。 调查显示,近半数居民对城市安全、生活品质、社会和谐三个方面满意程度较高,对生活环境表示满意的比例较低,仅为33.1%。 从学历和收入分组情况看,居民对和谐宜居建设的满意度与学历、收入均呈反比。即学历和收入越高,满意度越低。 从16区的宜居和谐满意度来看,前5名均为远郊区,依次是延庆、怀柔、密云、顺义、平谷。昌平满意度最低,倒数2-5名为丰台、朝阳、石景山、房山。 对于居民认为和谐宜居建设需改善之处,在城市安全方面,居民认为食品安全最需要改善,其次依次为交通安全、饮用水安全、药品安全、社会治安;生活品质方面,近7成居民认为最需改善的是“停车难”;生活环境方面,84.2%的居民希望改善空气质量;社会和谐方面,居民认为治理腐败现象最需要改善。 (责任编辑:朱林) |